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在中国4万公里漫长的边海防线上,公安边防官兵在缉毒禁毒战线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近期又查获了一批毒品大案要案,取得了反毒品斗争的新胜利——
●广东:捣毁特大制毒工厂
2005年6月1日,广东湛江海警三支队得到线索:一个外号叫“阿星”的湛江人有贩毒行为。广东边防总队专案组通过对“阿星”的汽车跟踪调查,发现了另一条线索:原来“阿星”手下竟有一个团伙在预谋制造大批毒品。
2006年3月,办案人员发现“阿星”频繁到外省购买设备和制毒原料,并运往湛江雷州海边的一片养殖区。这一地区十分偏僻,地形开阔,又有大片养殖场作掩护。专案组派出侦察员乔装成海产商进行暗访,并于今年4月底最终掌握了“工厂”的确切位置。
经过近一年的侦察,今年6月2日凌晨4时许,专案指挥部发出指令,湛江、深圳、广州等地抓捕小组同时行动,一举抓获了包括幕后老板吴某和负责组织制毒的梁某(“阿星”)等11名犯罪嫌疑人,彻底端掉了毒窝。
这次行动捣毁特大制毒工厂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缴获氯胺酮(俗称“K粉”)125千克、冰毒片剂(俗称“麻古”)12千克、冰毒100克,运毒工具小汽车3辆,以及大批制毒原料、设备和涉案资金。
据悉,这是近年来广东省破获的最大一起制贩氯胺酮毒品案。这批毒品市价高达2000多万元,一旦流入社会,将造成极大的危害。
●吉林:出租车上破毒品案
今年5月29日,吉林边防总队获取近期有人将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走私毒品的线索,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同时,他们协调当地公安机关在边境地区各重点地段、要道口设卡堵截,增派警力,加大技术侦察力度。
6月1日1时20分,正在执勤的专案组人员在对一辆银色出租车进行盘查时,发现该车上两人神色可疑,立即指挥缉毒犬对该车辆及人员进行仔细搜查。缉毒犬上前后兴奋不已,很快从出租车驾驶室脚垫下叼出一用方形纸盒包装的白色晶体物包,后经鉴定为“冰毒”,计205.2克。
今年以来,吉林边防总队不断强化各警种配合,加大情报调研力度,先后成功破获9起重、特大走私毒品案件,缴获冰毒1806.8克、摇头丸1150粒、杜冷丁针剂10支,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有力打击了边境地区走私贩毒活动。
●新疆:可乐中查获海洛因
5月22日,闻名中外、有“钢铁哨卡”之称的新疆红其拉甫边检站前飞雪满天。
晚21时,由巴基斯坦入境的多国旅客进入联检大厅。一名巴籍旅客汗某携带1瓶1.5升的百事可乐,站在大厅后面,不停地做出喝的动作,这一小小举动引起检查员的警觉。在对其行李物品检查时,他随意地将饮料瓶放在检查台上,不停地从自己包内拿物品,试图把检查员的注意力转移到他的包内。
当检查员拿起饮料瓶时,汗某身体轻微颤抖,面部表情也发生微妙变化。检查员发现瓶底部有明显的沉淀物,饮料色泽发暗,瓶盖密封完好。打开瓶盖,饮料有浓烈的酸臭味。
通过对“饮料”进一步沉淀,发现大量呈褐色的粉状物。经鉴定,该“饮料”为液体海洛因,计1500克,是用“金新月”高纯度海洛因制成。在事实面前,汗某不得不如实交代。
●浙江:创建首个无毒社区
近年来浙江边防总队在长达3000多公里的海防线上,创建了一个个“无吸毒、无贩毒、无制毒、无种毒”的“无毒社区”。
温州市一直是浙江省毒情比较严重的地区,而蒲岐镇则是温州市毒情的重灾区。2001年,蒲岐镇就被列为温州市16个毒情重点整治乡镇之一,有在册吸毒人员457人。
蒲岐边防派出所官兵经过艰苦细致的说服与帮教工作,在辖区娄岙村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无毒社区”,并首次实现新增吸毒人数零增长。不久又在华岙村、南门村相继创建“无毒社区”。蒲岐辖区吸毒人数逐步呈下降趋势,在册的457名吸毒人员已有162人戒除毒瘾,脱戒率达35.4%,蒲岐派出所的禁毒经验得到了浙江省的肯定和推广。
如今,在温州等地,禁毒已成为广大百姓的自觉行为,出现了父母送子女、妻子送丈夫、吸毒者主动到派出所投案的局面,去年仅蒲岐镇就有46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