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铜、锌等能源、有色金属价格突破重要心理价位,不仅使国内相关行业备受冲击,我国经济安全也面临严峻挑战。专家指出,改革现有的僵化储备体制,建立国家资源安全体系已势在必行。
牛市根基没有改变
截至昨日,纽约原油、黄金,伦敦铜、锌等期货价格较年初已经上涨8%、12%、27%和36%;同2001年年初相比,涨幅则达到62%、54%、70%和75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解释说,从价格形成机制看,导致价格波动的,实际上往往并不是存量,而是增量,即便增量相对存量未必占很大比重。近年来,资源价格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量需求。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当然不能算作存量上的大国,其GDP占据全球比重为5%甚至更低。但是,这些发展中国家往往可以被视为“增量大国”。
申万证券研究所一份报告认为,20世纪的两次工业化浪潮,均使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供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商品价值也重新定位,这才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长期走势的基本因素。报告提出,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近几十年来又一个“黄金增长”时期:全球经济强劲增长,技术进步加快,商品和劳动力资源流动性提高,各国能源战略得到进一步完善,即便近年来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依然没有引起全球范围内严重的通货膨胀。2002年以来,全球CPI涨幅始终维持在3.4-3.6%的水平。这种低通胀、高增长的黄金时期,将继续对大宗商品价格提供支撑。
“如果以1995年为基准的不变价美元来衡量,结果会非常令人吃惊,”申万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目前多数商品不仅没有一种价格创出历史新高,而且与历史高点差距甚远!中汇安高首席分析师柳宇宁也指出,剔除通货膨胀因素,1980年的黄金价格是2200美元/盎司。如此算来,今天600美元的金价较历史高点相比,仍有三到四倍的涨幅空间。
涨价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原材料行业、加工行业、销售行业、消费行业等构成产业链各个环节,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相关产业有喜有忧,可谓“一条藤上苦乐不均。”
原油价格的上涨将使石油开采行业成为直接受益者,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涨价也将给一批上市公司带来相应收益,与此相关的港口、海运等运输行业也受益匪浅。从目前已公布的2005年年报看,有色金属股普遍优秀。G宝钛、驰宏锌锗、G云铜等公司净利润同比都增长一倍以上,厦门钨业、G鲁黄金、兰州铝业、新疆众和等较为喜人。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47.81亿元,比2004年增长52.34%,今年1-2月份,这一数据更是达到68.6%。国际市场上,淡水河谷、英美公司、必和必拓、力拓公司等四家超大型综合性资源公司及嘉能可等跨国贸易公司的业绩也极为突出。
不过,无法转移负担的下游企业则成为牺牲者。国内最大的空调铜管生产商—河南金龙集团近期表示,其开工率仅为去年同期的80%,而不少其他大型铜管企业的开工率较去年同期也有20%—30%的下降。
当然,成本压力也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动力,从而减缓了涨价冲击。例如,在糖价上涨压力下,一些企业适时推出无糖型饮料和茶饮,既规避了糖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又迎合了人们追求健康的消费理念,成功地引导了消费趋势。
建立国家资源安全体系
资源类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总体上加大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而且,根据“十五”发展经验和“十一五”规划,未来对资源需求仍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对外依赖程度逐年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安全存在严重隐患。据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统计,2003年至2004年,我国因高价进口大豆损失300多亿元,2004年进口铜和原油分别多支付了100多亿元和1000多亿元。专家指出,建立新的国家资源安全体系,提高中国在全球资源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势在必行。
巴曙松认为,中国的资源问题必须要通过全球范围内配置来解决,不可能单独依赖自身这个封闭的环境来解决。当前,全球资源供给方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资源需求方也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对于我国来说,面对这种博弈格局,最为关键的是,统一把握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总体趋势进行谈判的能力。同时,要充分熟悉和利用WTO规则,灵活运用收购兼并等手段获取外部资源支持,加大对再生能源利用的支持力度,积极利用资源期货市场,防范资源供应过程中的风险。特别是要注重资源和能源领域行业组织的发展,实施对外采购联盟和海外协同作战的战略,提高对外采购中的谈判能力。2005年我们无奈地吞下铁矿石价格暴涨 71.5%即是反面教材。
还有专家指出,尽管国内资源的开发与节约是国家资源安全体系的基础,但不是核心。因为在境内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保证境外资源的平稳供应才是关键。目前,中国在境外的资源控制能力弱,国际资源垄断格局难以打破,必须由政府积极介入境外资源的开发和勘探,这才是保证资源稳定供给的核心所在。其次,我国外汇储备已达8536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一,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动和经济周期的变动,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实物储备、资源储备,不失为上策。最后,我国目前的储备模式仍沿袭计划经济,以行政性运作为主,在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背景下,显得效率低下。未来中国资源产品的储备,应建立政府的战略储备、企业的义务储备和加工流通环节的日常储备等多形态的结合,政府则集中尽力做好其中的战略储备。(记者 王超)
目前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与历史高点差距
资料来源:IMF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整理
品种 以现价美元衡量 以不变价美元衡量(1995=100)
2005年是否创出历史新高 与历史高点的差距 2005年是否创出历史新高 与历史高点的差距
糖 否 -53.5% 否 -87.7%
铅 否 -6.8% 否 -63.7%
铜 是 - 否 -49.9%
铝 否 -11.6% 否 -45.8%
锌 是 - 否 -61.2%
锡 否 -59.7% 否 -82.9%
黄金 否 -16.2% 否 -63.2%
WTI原油 是 - 否 -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