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在国务院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三峡办主任郭树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介绍了备受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中的有关情况。
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国务院三峡办主任郭树言介绍,三峡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工程进度按计划进行,工程质量满足了设计要求,工程投资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范围内。
他说,长江三峡工程左岸大坝将在今年10月份全线封顶,达到185米高程;11月将进行长江导流明渠截流。截止到2002年7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8697万立方米,占总量的111.3%;土石方回填7854万立方米,占总量的84.6%;混凝土浇筑2112万立方米,占总量的69.2%;金属结构制作安装10.97万吨,占总量的39%,并已经开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
自1993年以来,枢纽工程共评定124191个单元工程,全部合格;优良工程达99735个,优良率在80.3%。今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组到工地对2001年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检查,结果表明,枢纽工程质量总体情况良好。
输变电工程方面,至2003年底前,共需开工建设单项工程50项,线路规模为5654公里。截止到今年7月,已建成、投产交流线路工程19条,线路规模24449公里;投产变电站9个,变电容量525万千伏安。现在输变电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可以满足三峡电站2003年10月首批机组发电送出并网的要求。
未来七年还将移民48万
郭树言告诉大家,三峡工程迄今共完成水库移民64.6万人,其中外迁安置14万人。今年底,三峡工程二期移民搬迁和库底清理工作将完成。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成时,移民量是113万人,同时,未来7年里还要完成48万的移民。
他说,三峡工程库区13个全淹和部分被淹的城市、县城已基本完成复建,库区崛起了13个崭新的城市,其城市基本功能,包括占地、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方面都超过了原有水平。
统计表明,在三峡库区共复建各类房屋3122万平方米、公路819.9公里、大中型桥梁11170米、港口码头44座、输变电线路161万米。为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99年,国务院对三峡库区移民政策作了两个重大调整,即加大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数量和加大对库区搬迁企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截止到今年9月1日,共完成农村移民外迁安置14万人,其中7万人由国家统一组织,外迁安置到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等沿海、沿江11个省(市),4.5万人由湖北省、重庆市组织外迁到本省市其他非库区县;2.5万人由移民自己联系分散外迁到全国近24个省市。目前,工程已完成了1011户搬迁企业的结构调整工作,对一批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了破产关闭。
郭树言说,移民区人口增长非常快,原来估计一年增长率是1.2%左右,但实际上有些地方,局部的人口增长是2%、3%,这是移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同时反映出当前国家对三峡库区移民所采取的政策大家还是满意的,大家都想往库区走,而不是走出库区,大家都想当移民。
库区经历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
郭树言介绍,三峡工程建设给库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带动了库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统计表明,三峡工程开工之后的10年,是三峡库区历史上的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截至2002年5月,全国各省市、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对三峡工程库区实施对口支援,共为三峡库区引入资金112.3亿元,接近同期移民淹没补偿资金的三分之一。实施经济合作类项目2191个,到位资金99.8亿元。社会公益类项目到位资金12.5亿元,建成希望学校417所。并通过合作、合资、兼并、技术改造等方式,合理开发库区资源,培育和发展了库区新的经济支柱。
据统计,2000年,三峡库区21个区、县国内生产总值比1993年增加了2.21倍,总量达到784亿元;财政收入增加了1.83倍,达到了3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15倍,达到了1774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增加了6倍,达到4464元。2001年、2002年库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为了促进库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近,国务院三峡办联合农业部、科技部、国家旅游局和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准备重点推进三峡库区柑橘产业、草食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现在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和草食畜牧业两个实施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一批龙头企业已经进入了库区。这三个产业规划的实施对库区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促进三峡库区的繁荣和稳定。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会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指出,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有关部门对库区周围的二十个县开展了1:5万的地质调查工作,共查出了2490多处滑坡体,还有90多处的泥石流的沟,基本上查清了这些滑坡体的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以人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为原则的规划。这一规划主要采取的办法,一个是避让,一个是减轻损失,主要是减轻人、财产以及一些重大的建筑物的损失。
此外,目前正在开展的投入40个亿的135米线以下的重大地质灾害的防治,就是取得重要的滑坡体的数据,能够在明年蓄水以前得到很好的治理。
中国网 2002年9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