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本年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务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综合各直属海关2011年海关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和总署各部门单位有关情况编制。
本年报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工作概述,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情况,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海关信息公开费用收支情况,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以及相关附表组成。
本年报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本年报电子版可在中国海关门户网站(www.customs.gov.cn)下载。如对本年报有任何疑问,请与海关总署办公厅政务公开处联系。
海关总署办公厅政务公开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6号海关总署办公大楼东配楼;邮编:100730;电话:65195744;电子邮箱:gwgk@customs.gov.cn。
一、主要工作概述
2011年,我署海关信息公开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办法》规定,继续强化全员公开意识培养,不断深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渠道,着力规范工作程序,抓好对各直属海关单位的指导,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据2011年9月由北京大学等8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耶鲁大学法学院共同发布的《中国行政透明度报告2010-2011》显示,我署在参评的43个部委中排名第二,比去年上升了一名。另据我署开展的外部政风行风调查统计,社会公众对海关信息公开工作继续保持了较高的满意度。
(一)围绕中心,加大社会高关注度事项的公开力度,提高行政运行透明度。
我署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围绕海关中心工作,认真做好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事项的公开力度,行政运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一是在中国海关门户网站主页显要位置开设“署长活动报道专辑”栏目,及时发布署领导会议活动和讲话等信息,方便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海关工作动向。二是着手建立健全时效性、操作性强的热点回应机制,对海关执法过程中公众普遍关注并已形成热点的问题,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发布信息予以回应。2011年我署在国务院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办举办了“海关优化监管服务”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围绕社会公众所关注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权威发布,及时释疑解惑。海关缉私部门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取消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等罪名的死刑,取消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量刑的数额标准等内容,主动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宣讲解释,取得较好反响。三是根据财政部的统一部署,主动公开海关系统年度预算、决算信息和“三公”经费信息。四是结合年度业务工作重点推进海关信息公开,围绕2012版《协调制度》转版,多途径做好宣传工作,提前取得有关方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确保转版工作平稳进行;针对新实施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举办专题培训和政策宣讲会,有效消除误解。五是切实转变观念,变被动受理咨询为主动上门宣讲服务,2011年6月,我署有关部门与中国美国商会共同举办了“海关·企业政府信息公开和立法工作座谈会”,向在华美资企业代表面对面介绍海关开门立法、民主决策、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执法透明度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并相互交换意见。六是坚持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透明度,所有规章草案均通过海关总署门户网站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二)依托科技,深入推进“海关信息公开管理系统”建设,规范公开工作程序。
我署把应用“海关信息公开管理系统”作为深化海关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以系统的推进强化公开意识、规范公开程序、提升公开效率。一是根据工作安排,部署“海关信息公开管理系统(一期)”在各直属海关的推广应用工作,以系统推广为契机开展多层面的专题培训,就信息属性判定、保密审查机制建立等问题进行研讨。据统计,各级海关单位共组织不同层面的专题培训共计50余场次,参训人员近2000人。目前,系统已在各直属海关部署上线,有31个直属海关已经在门户网站上发布了新版目录。二是按照《海关信息公开目录编制规范(试行)》及其他相关工作要求,不断优化栏目设置,完善目录结构,使系统更加贴近社会公众需要,符合工作需要。我署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先后5次推出系统优化升级版本,同时,又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对原“海关统计”一级类目项下的目录结构作出调整,并在海关系统统一实施。三是扩大核心元数据运用范围,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加“效力”作为核心元数据项,并同其他相关元数据项之间实现对接,不仅方便了社会公众更直观、快捷地查找所需海关信息,同时对海关系统规范性文件管理与清理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四是以“由近及远、分步实施”和“优先、重点关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原则,对历史数据进行清理和补录。同时,我署还探索建立了《海关信息公开目录巡查评估制度》,下一步将不定期开展巡查工作,及时发现目录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五是依托系统,加强对各直属海关主动公开工作程序的规范化指导,引导各单位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制度、系统联络员制度等系列工作制度,确保海关信息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突出特点,强化海关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我署坚持把推进阳光政务、提高行政效能作为推进海关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便民、利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搭建以“一网一线一台”为主要载体的海关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总署层面,着力办好中国海关门户网站。我署以打造服务型网站为目标,推进“在线访谈”栏目改版,同时应公众需求开发了“首都机场海关虚拟服务大厅”等具有海关特色的应用项目并取得成效。在2011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我署网站在各部委中排名第四。直属海关层面,着力办好全国海关12360统一服务热线。我署拟订了《全国海关12360统一服务热线工作规范》等多项工作制度,指导各单位具体操作;组织研发了服务热线工单流转系统,并先期在部分直属海关进行试点;编印了《全国海关12360统一服务热线应答知识库》,进一步统一实务操作,规范各业务现场应答口径;邀请服务热线专家对各直属海关前台话务咨询员进行面对面授课培训,内容涉及服务热线业务知识、服务礼仪规范、心理学等各方面,参训人员达百余人。目前,各直属海关单位均已开通12360热线,总体情况良好。隶属海关层面,着力办好咨询服务台。选派业务素质过硬的关员现场解答、协调通关事宜,为社会公众提供零距离、面对面的贴心通关咨询服务,有效缓解了业务现场通关压力。
(四)借助力量,以公开促监督,形成规范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
我署高度重视内外部监督在推进海关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我署先后2次对各直属海关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各单位年报公布情况进行点评和通报,加强海关系统内部监督。同时,各直属海关也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力度,满洲里、上海、武汉等海关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社会政风行风评议之中,并从地方人大、政协、企业中聘请了特邀监督员,不定期对各业务现场海关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反馈。在做好内外部监督的同时,我署注重把海关信息公开的要求融入日常管理,努力实现海关信息公开与各项业务改革和建设同步对接,以公开促建设,以监督促内部管理提升。我署监管部门在修订《查验操作规程》时,特别注意做好有关事项的公开,使海关查验工作过程实现公开透明,这不仅方便社会公众的监督,同时也对规范海关查验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缉私部门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对缉私执法现场的实时监控,加强对缉私警察执法行为的监督;黄埔海关研发了“通关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可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方式随时查询通关各环节的状态和时点信息,实现了通关全过程的公开透明运行,既方便了企业办事,又推动了海关执法的公开、公正。
(五)加强指导,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全国海关多举措推进公开。
根据海关系统垂直领导体制的特点和海关执法统一性的要求,我署一方面通过印发并实施《2011年海关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明确年度重点工作,加强对各直属海关工作的指导,做好规定动作;另一方面又鼓励各直属海关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工作,高度关注民生,加强政民互动,取得良好效果:海口海关积极创建“海关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离岛免税业务”海关信息公开示范项目;福州等海关开通官方微博,主动公开海关信息,解读各项政策规定;成都海关研发了集海关信息公开、实时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12360在线咨询系统”,打造多媒体服务平台;大连、江门海关定期开展“海关工作体验日”等活动与市民交流互动。
二、主动公开情况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1.署长活动专辑。
2011年,中国海关门户网站“署长活动报道专辑”共计发布各类信息176条。
2.海关总署令及公告。
通过中国海关门户网站共计公开署令5条,公告89条。
3.海关统计信息。
做好海关统计数据及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编制并发布海关统计快讯、海关主要统计数据、进出口监测预警信息、中国对外贸易指数月刊、海关统计月报(中英文版)以及海关统计年鉴(中英文版)。其中海关统计快讯、海关主要统计数据、进出口监测预警信息在中国海关门户网站上公开;中国对外贸易指数月刊、海关统计月报和海关统计年鉴以印刷刊物形式向社会公开发行。年内,共通过中国海关门户网站对外公开各类统计信息437条。
4.政府采购和拍卖。
规范政府采购和罚没物资拍卖程序,通过中国海关门户网站公开各类政府采购信息372条,公开各类拍卖信息543条。
(二)公开主要形式。
1.中国海关门户网站。
通过中国海关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子栏目可查阅海关信息公开规定、海关信息公开指南等,并可以通过“申请公开”栏目下载、打印《海关信息公开申请表》,提出海关信息公开申请。网站提供主动公开目录分类列表,方便社会公众查阅有关信息。2011年,通过中国海关门户网站及各直属海关子网站累计发布各类信息5.3万条,受理并处理各类业务咨询、人民来信3.1万件。
2.海关总署文告。
通过《海关总署文告》公开海关总署规章及海关总署公告。《海关总署文告》每月出版,电子光盘版通过《中国海关》杂志向社会公开发布,2011年共出版12期,发行量达56.4万份。及时将《海关总署文告》提供至图书馆、档案馆,方便社会公众查阅。
3.网上直播和在线访谈。
各级海关单位围绕重点工作,制作在线访谈、网上直播共计138次。
4.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各直属海关依托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积极联合开展“阳光政务”活动。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一)申请情况。
各级海关单位共受理信息公开申请138件,其中海关总署收到26件,各直属海关收到112件;电子邮件形式申请38件,占27%;当面申请12件,占9%;信函、传真及其他形式申请88件,占64%。
(二)申请处理情况。
收到的信息公开申请均已作出答复,其中“同意公开”的为81件,占59%;“同意部分公开”的为1件,占1%;“不予公开”的为3件,占2%;“免于公开”的为10件,占7%;“答复转其他途径办理”的43件,占31%。
四、行政复议、诉讼情况
各级海关单位未收到有关海关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申请。
全国海关系统发生有关海关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1件。
五、海关信息公开费用收支情况
目前,各级海关单位对海关信息依申请公开未收取相关检索、复制及邮寄费用。
六、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从总体看,我署2011年度海关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有些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主要表现在:各级海关单位公开水平参差不齐,公开意识仍有待提高;在主动公开范围和程度的把握上仍需要进一步统一标准;依申请公开渠道建设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海关信息公开基础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今年,我署将突出做好以下2项工作:
一是深化海关信息公开,使社会公众能“看得见”海关。加强主动公开,继续在公开范围、内容、标准上进行深入的探索实践,更加突出对民众关注的热点、重点海关信息的公开,使公开目录能全面反映海关工作和执法过程;加强信息依申请公开,调整门户网站相关版面布局,合理设定工作流程,使依申请公开渠道更加畅通,也更加符合社会公众使用习惯。
二是深入办好服务热线,使社会公众能“听得到”海关。加大12360热线平台基础建设力度,加强对12360热线前台话务咨询员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及相关工作规范,探索实施绩效评估。
七、附表
(一)主动公开情况统计
(二)依申请公开情况统计
(三)申诉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