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桂林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03月30日18:1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预算执行 光伏产业 预算草案 科学发展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粮食直补 城镇就业困难人员 物资储备管理 中央一号文件 教育均衡

2011年全市与市本级财政运行具有以下特点:

(一)围绕“富民强市”新跨越,把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工作重心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始终把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财政服务“富民强市”新跨越的首要任务,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一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从加强财政收入征收管理、加快年度财政预算资金拨付进度、加大财政扶持和奖励力度、统筹财政资金使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二是突出支出重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通过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和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工业园区(集中区)、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等工作,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二)以人为本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一年来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财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财政部口径计算,2011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70.60亿元,比上年增长35.94%,占当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2.96%,比上年提高4.60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各级财政更加注重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投入,提高民生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统筹,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筹集调度,确保基金平稳安全运行,切实保障各项社会保险参保对象待遇和权益;安排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1.70亿元,推动了制度扩面实施,试点县由2010年的1个增至2011年的9个;安排资金0.62亿元,切实落实再就业培训、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等就业扶持政策;安排资金8.91亿元,巩固和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优待抚恤、五保供养、救灾等社会福利救助“最后一道制度保障线”,并做好城乡困难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困难企业军转干部、残疾人、孤儿、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救济工作。二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安排资金1.82亿元,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头工作;安排资金8.61亿元,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险制度扩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优抚对象医疗救助等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安排公共卫生服务资金2.44亿元,支持120急救、无偿供血、疫病防治、免费婚前医检、妇幼保健等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安排资金1.46亿元,改善医疗环境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三是支持城乡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安排资金6.95亿元,推动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四是建立健全价格调节机制和物价上涨补贴机制,缓解基本生活成本上涨压力。安排资金0.84亿元,加强冻猪肉和生猪储备,支持平价放心粮油供应,落实城乡公交客运车辆的成品油价格补贴以及建立城市低保对象等低收入人群物价上涨补贴机制。五是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安排资金8.21亿元,重点支持教学设施改造、助学、建立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以及加强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等教育发展薄弱环节。六是全力支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政府为民办实事十项惠民工程顺利实施。

(三)以扩大内需为抓手,支持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的重大战略方针,以“一推两改”、“工业强市”、“千亿元产业”和“千亿元园区”、“扩内需,保增长”为主要抓手,采取多项措施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力促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服务“项目建设年”,积极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全年共筹集财政资金46.62亿元投入以交通、城市建设、水利、能源“四大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中央自治区预算内基建投资和各类专项公共投资41.49亿元,中央代我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02亿元,市本级财政安排2.11亿元,推进了漓江防洪补水枢纽工程、“两江四湖”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全力支持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紧抓“两改”的重点,争取自治区一次性财力补助0.80亿元支持世界旅游城建设;积极推动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安排资金1.31亿元,支持旅游市场开拓、旅游业资源优化重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化养老、物流等服务业发展。三是着力助推“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推动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安排资金4.73亿元,支持重点产业振兴、企业技术改造、工业园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制以及落实工业经济发展激励政策;突出重点,强力支持“千亿元园区”建设,市本级安排资金0.54亿元,支持桂林国家高新区建设,增强园区自主发展能力。四是推动自主创新和生态节能环保。安排资金7.42亿元,支持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污染防治、地质灾害和环境治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五是积极促消费扩内需。拨付资金1.13亿元,落实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家电和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

(四)强农惠农,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

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大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投入。一是着力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安排资金22.14亿元,支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土地整治和治理以及农村公路、农村安全饮水、村屯道路硬化等农业农村基本建设项目。二是加强农业生产服务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安排资金2.67亿元,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动物防疫、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土壤改良等生产服务以及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等项目。三是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安排资金0.60亿元,用于防汛抗旱工作。四是全面兑现惠农补贴政策。拨付资金2.68亿元,落实退耕还林、森林生态补偿、农机购置、能繁母猪、林业渔业用油、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等涉农补贴。五是加大财政扶贫工作力度。拨付扶贫资金0.15亿元,支持设施建设、种养扶持、“百十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等扶贫开发项目。六是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安排资金1.70亿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

(五)深化改革,理财水平得到提升

一是全面推进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2011年全市十二个县全面铺开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县级财力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增强了县级政府调控能力。二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促进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综合预算进程,将除教育收费外的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筹预算内外财力,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定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选择市本级八个部门八个重点项目作为试点,启动了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三是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市本级全面实施公务卡结算,开发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一步完善财政专户管理系统、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等国库改革配套系统;县(区)财政支付机构逐步从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四是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改革的侧重点由“扩规模、增总量”逐步过渡到“精细化、效益化”。五是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制定了《桂林市本级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申报、审批、管理、偿还、风险预防预警、部门监管职责等进行规范。六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加强财务总监派驻和财政投资评审工作,2011年新增财务总监派驻项目36个,跟踪评审市西二环路建设、南溪河环境综合整治、小东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开展全市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并继续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六)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支持,财政保障能力得到增强

各级财政部门认真研究中央和自治区转移支付政策,紧密结合桂林的发展定位,围绕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千亿元产业和千亿元园区建设、漓江生态保护、重大基础建设等重点热点问题,以及我市在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上的财力需求,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情况,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努力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保障、服务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全年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29.74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49.10亿元,各类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70.85亿元,基金补助6.77亿元,中央代我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02亿元。此外,争取上级超调资金3亿元。

(七)节支增效,努力改善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状况

各级财政部门把节支增效作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的重要途径,切实采取措施保重点、控一般、严追加,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财政保障重点。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优先保证教育、科技、农业三项支出法定增长的资金需要;重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民生工作的支持;全力保障中央、自治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资金需要;统筹安排资金落实好偿债计划,确保政府债务的按时归还,维护我市的良好信誉。二是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意识。强化预算约束,从严控制预算追加,市本级财政超收收入全部用于民生支出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三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支出均衡性,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促进各类财政资金尽快发挥效益,全市全年预算执行进度达到90%以上。

2011年,全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财政收支任务。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财政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税收支柱企业不多,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征税成本高,财政增收的动力不足。二是地方财政自主能力不强,可支配财力较少,支出刚性较大,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地方各级财政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调控能力有限。三是政府性债务负担较重,财政运行存在一定困难。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