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

2012年02月02日17:0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惠农政策 科学发展观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 林权制度 城市综合体 零就业
  (四)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抓住综合配套改革启动实施的新机遇,不断拓宽改革领域,提高开放水平,努力创造加快发展的新优势。

  继续加大改革力度。编制完成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沈阳成为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沈北新区、于洪区、苏家屯区分别成为省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红梅集团完成重组,机床、沈鼓股份制改造进展顺利。支持企业上市融资,远大铝业、罕王控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蓝英自动化等3户企业获批上市。土地流转、林权制度等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目标全面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市贡献率不断提高,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5.7%。沈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力度,9户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新设立企业11家,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5亿美元,增长8.9%。沈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辉山畜禽加工基地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韩国周、2011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暨东北亚发展论坛等大型涉外活动成功举办。对内招商工作取得新进展,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11个,全市调入内资1210亿元,增长33%。外贸出口实现48亿美元,增长17.9%。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新签千万美元以上境外工程承包项目25个。

  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大软环境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和行政执法检查权,推出预约服务等10项新举措,国地税实行联合办税,开通“民声微博”,开展“局长接待日”活动,便企利民服务模式不断完善。

  (五)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始终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积极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创业扶持和就业培训力度,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全市新增实名制就业21.3万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7万人。在全市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6%。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近40万人领取养老金。7.2万名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保险待遇和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165元提高到230元。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示范性日间照料站100个,新增养老床位9300张。我市荣获“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市”和“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称号。完成保障性住房5.5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3.99万套。综合改造702个弃管住宅区,惠及30万户居民。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8处,改造213处居民供水二次加压泵站,城乡居民饮水质量得到改善。完成“节能暖房工程”200万平方米,继续实施供暖管网改造和集中供热工程,供暖质量进一步提高。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教育强市、教育强区县创建工作,完成50所幼儿园改扩建、5所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和100余所学校“校安工程”,提前两年完成“双高普九”任务。深入开展贫困助学工作,市民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开工建设市艺术中心,完成舍利塔北广场、锡伯族文化广场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改造建设,实施“二战盟军战俘营”和“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修复。艺术惠民工程扎实推进,艺术精品生产再创佳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完成7所市属重点医院改扩建工程,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增设户外健身器材4000余件,建成健身场地50处,市民拥有了更多的健身设施和休闲空间。

  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积极构建治安防控新体系,打击刑事犯罪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高。市公安局被公安部荣记“清网行动”集体一等功。开展打假专项行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遏制了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加强物价监管,完善应急机制,保障了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不断完善信访“沈阳模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达到100%。全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发布实施政府规章11件。开展行政权力清权确权工作,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效能监察,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国防动员、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七连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家安全、保密、统计、审计、参事、宗教、侨务、贸促、广播电视、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出版、工商行政管理、气象、防灾减灾、档案、修志、文史、红十字会和慈善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沈阳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沈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中、省直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沈阳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繁重;与承办“十二运”特别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相比,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保障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继续加大;按照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我市全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的第一年,是筹备“十二运”的关键一年,也是完成本届政府任期目标的最后一年。当前,尽管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但沈阳仍处于三大机遇叠加期。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稳中求进、稳中求快,奋力推动沈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建设“实力沈阳、活力沈阳、宜居沈阳、文明沈阳、和谐沈阳”,突出抓好“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提升文明、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分析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今年,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强化经济运行组织协调。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做好煤、电、油、运、水、气等生产要素协调保障,着力解决影响供需平衡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高度关注企业运行状况,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加快发展,重视和关心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解决贷款融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困难。

  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新城新市镇项目、“十二运”项目、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坚持抢先抓早,围绕项目及时开(复)工,开辟绿色通道,提早做好审批及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项目按既定工期投资建设。加强对招商项目的跟踪落实,促进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在谈项目早日落地。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在发展中调结构,突出抓好产业集聚、产业提升、品牌塑造,着力打造领军企业,进一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努力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继续实施工业“五项工程”,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发挥“三大聚集区”和“两大配套区”引领作用,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成套化、集群化发展。支持机床、沈鼓、北方重工、远大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扩大规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级企业。全力抓好华晨宝马扩产、上通北盛(三期)、普利司通轮胎等汽车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重大型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富阳机床、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园等装备制造业项目,积极推进C系列飞机、Q400飞机大部件转包等航空产业项目。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吸引配套企业加快集聚,进一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丰厚度,大力培育千亿元产业集群。促进骨干企业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和销售集聚发展,建设铁西装备制造业大企业总部基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聚焦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快国家大学科技城、泗水科技城、国际特种机床装备城、现代建筑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及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新兴产业规模。

  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法库通航产业基地、康平高性能纤维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重点园区,力争新民制药、辽中泵阀产业集群产值突破百亿元。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实施滴灌节水农业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稳定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启动沈康高速公路沿线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特色农业,新增“一乡一业”专业乡镇10个,开工建设100个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打造专业市场和名镇名村。加快县城、新城新市镇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新民新城、辽中近海新城、法库东湖新城、康平滨湖新城建设,积极发展县域房地产业,加快城中村、城边村改造,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快发展服务业。扎实推进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和促进金融商贸开发区和金融街建设,努力打造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加快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中床国际物流、近海保税物流集中发展区等物流项目建设,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继续抓好制博会、汽博会、食博会等品牌展会,引进和创建新的品牌展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中街、东中街、太原街、长江街、南塔、五爱街等商业街区服务功能。加快金廊沿线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全运会前金廊呈现整体形象。推进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五洲建材城、北约克商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新建改造一批便民市场。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包装推介一批传统美食、购物名店、特色街区,努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继续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围绕建设文化强市,加快棋盘山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发挥华强文化产业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继续引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扶持本地文化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挥高校作用,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培育发展影视传媒、动漫制作、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以清前文化、近代文化、工业文化和民族文化为重点,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进方城、北市、西塔和西关等地区综合改造,启动北运河历史观光带建设,力争中国工业博物馆主体完工、部分开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