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近日,记者获悉,中国对亚运冠军的奖励标准是一枚金牌3万元。金牌拿到手软,奖金份额当然多不到哪儿去,对于如此数据,记者并不感到奇怪。但“不值钱”总要有个参照物,在亚运期间而不是奥运、全运期间引发“金牌战略”的争议也绝非偶然——只要再回头看看亚运的现状,以及全运金牌的奖励,或多或少会得到一些启示。
“尴尬”亚运:不可回避的事实
从中国寒碜的奖金数据中断不可得出亚运会是“鸡肋”的结论。毕竟,新加坡对于亚运冠军的奖励还是非常阔绰的,50米蝶泳决赛,以26.10秒夺冠的陶李为新加坡摘得首枚亚运游泳金牌之后,她将获得至少20万新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万元)的奖金;另外,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奖金数目也不在少数。
但是,亚洲另外两强日本和韩国的奖励比中国还要少。日本多年来一直没有对亚运冠军实行奖励政策,韩国一枚金牌折合成人民币也就7000元不到,只是韩国在大球方面没有吝啬,比如只要韩国男女排拿了冠军,韩国排协准备的奖金约合人民币180万元。
亚洲各大体育强国对亚运冠军的奖励也就如此,那么本届亚运会的竞技水平到底如何呢?本届亚组委特别设立了“破世界纪录奖”,不过能拿到的人实在屈指可数,至今也就中国举重选手李萍获得镶嵌一克拉钻石的特制奖牌以及1万美元的“特别奖励”。
亚运会在家门口比,广州当然力争要办好一届全亚洲的运动盛会的。但有意思的是,当年广州申办之时,没有对手,独孤求败。个中原因,耐人寻味。亚运开始之后,观众们关心的热点从来就不是某某人在某某项目上获得了多少金牌,反而争议、花边与口水吸引了绝大多数眼球。除了早已成名的体育明星之外,中国代表团中很多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还籍籍无名。老百姓不关心金牌只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大家真正关注的诸如“三大球”这样的世界性项目,中国代表团的成绩却是江河日下。男女足就不说了,现在男排连亚洲四强也进不了——如这样轰动性的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一经讨论,那些刻在奖牌榜上的数目更成“浮云”了。
再看地方上的表现。亚运冠军断然不会引起地方上的足够重视,因为“亚洲冠军”一抓一大把,没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给力,带不来丰厚的政绩宣传效益;另外,亚运金牌又不像奥运金牌那样计入全运会中,各省体育局没必要为了个亚运冠军“铺张浪费”。
有个段子这样说:“我们不用看中国拿了多少金牌,我们要看有多少金牌被别人拿走了,每多被人拿走一块金牌,我们应该扼腕叹息一次,但叹息次数不会多”。好像运动员们拿亚运金牌已成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些项目“丢”掉金牌才是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如此亚运,“金牌”还能“值多少钱”?所以,此时就“金牌战略”进行讨论,确实时机大好。
“吸金”全运:中国特色的盛世
三万奖金,真的抵不上全运会一块金牌奖金的零头。曾记否,05年江苏十运会,东道主的奖金发放标准是多少?40万现金加60万的房子。百万之巨!烧钱风一起,各个省市理所当然也就跟着来了。01年的广东九运会,东道主的奖金是50万左右。去年的山东十一运,似乎大家对于“烧钱”收敛了不少,但东道主依然有50万的奖励,一些竞技水平不太发达的省市的奖金也很可观,江西25万,云南23万,贵州、重庆20万,均远超亚运冠军。
一个亚运冠军的含金量当真敌不过全运冠军?就“值钱”而言,奥运冠军都比不上全运冠军呢。一切都拜受浓郁“中国特色”所赐。如果说奥运会关乎着中国的国家形象,那么全运会则是各省市的面子和各省市体育局局长的位置。落实到了地方上,跟各地政绩一挂钩,还怕奖金不多拿吗?
将奥运奖牌计入全运会成绩,放眼世界无先例,奥运会降格成了次年举行全运会的预赛,雷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各省市来说,全运会在中国的地位绝对已经凌驾于亚运会之上,至少是与奥运并驾齐驱。对于“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体育产业发展方向,不少省份只是片面追求运动成绩,于是金牌就成了最直接的量化标准。如此,奥运冠军们,高水平运动健将们,当然就是最好的“城市名片”,“全省精英”,我一个省能拿如此之多的“全国冠军”,“奥运冠军”,显然“倍有面子”,短期内的“政绩”确实起了效果。于是,对于全运冠军的奖励,自然节节攀升。纵然百万之巨,亦可以理解。
另外,运动员们对于全运的投入程度,也是亚运会不可比拟的。奖金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出于自身前途等因素的考虑。运动生涯毕竟有限,不少高水平运动员退役之后都会在地方体院或者体育局入职,考核标准当然不可避免与全运会挂钩。屡次“封剑”屡次应邀复出的肖爱华连续五届斩获冠军,如今正在江苏省体育局工作;熊倪、龚智超等人虽贵为奥运冠军,但也同样在参加全运会之后,仕途才坦荡起来。地方上既然培养了你,要用你的时候,当然不好意思推辞;人在原籍,以后还要靠地方上照顾,于是精力花在全运会上自然顺理成章。
对比“吸金”的全运会,亚运会的尴尬可见一斑。没有奥运会的世界影响力,没有全运会的地方优待,亚运的“鸡肋”基调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而这种基调要不要去改变,怎么样去改变,确实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