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特点:人口输入大省 代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
解决与城市承载力矛盾
和人口输出大省的“无压力”状态相比,输入大省在制定政策时慎之又慎,因为北京、上海这些人口输入大省(市)同时也是“高考洼地”,比其他省市享受更高的高考录取率,所以异地高考放开后,如何防止“高考移民”,防止城市人口过度膨胀,以及维护本地户籍考生的利益,都成为了让相关部门亟待考虑的问题。目前,这些人口输入大省尚未出台过明确的政策,但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相继表态年底前推出政策。
上海方案将采用积分制,综合考虑外来务工者在沪的职业情况与其随迁子女的就读年限;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广东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正在制定过程中,暂时不方便透露内容;北京也提出年底前出台方案;天津也提出,凡在津有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依法纳税、上缴社保的外来务工人员,且随迁子女在津就学达一定年限,可在天津异地参加升学考试,具体方案在年底前出台。
□观点
各省招生计划分配考虑各地异地高考政策因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袁振国认为,目前已经有13个省份公开积极表态要推出“异地高考”政策,并提出了一些方向。这表明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国务院文件,“各地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都是认真调研、审慎要求,所以也相信各地的政策是科学,有可行性的。”
虽然至今还有一大半的省份没有就政策的出台明确表态,袁振国明确指出国务院的文件是有约束性的,即使是压力较大的人口输入大省份也需要在年底前给出明确说法。“从目前各个省份的反应来看,形势是积极乐观的,即使是北京、上海也正在紧锣密鼓展开工作。”
实行“异地高考”政策后,各个省份的生源人数将发生变化,家长和考生最关注这会不会影响上理想高校的难度,各大高校在分配各省生源时是不是会相应作出调整。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高校也正在密切关注各省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特别是会对生源人数带来较大影响的输入大省政策。在分配各省招生计划的时候,肯定会考虑到这项政策带来的影响。他表示,这种招生计划的调整并不是和生源人数增加呈“一刀切”的完全正相关。大学招生要同时关注机会公平和选材质量两方面因素。需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和各地考试院一起进行具体研究,安排好招生计划。
□对话望低门槛方案在90%地区推广
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以快递的方式向国务院提交了“异地高考”建议方案,这份由30名专家学者联名签署的方案提出随迁子女应有三年或以上就学年限,并将此年限作为认定异地高考资格的主要条件,而并不应该在社保年限等问题上设置高门槛。而黑龙江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与他的建议不谋而合,记者就此采访了建议书起草人张千帆。
记者:黑龙江率先公布异地高考实施方案,对于这份方案您如何评价?
张千帆:很好,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个方案。首先,这份方案是在2013年落实,落实的时间很及时。方案内容再好,如果延时,就会有很多随迁子女高考受到影响。
记者:黑龙江的这份方案是否有推广意义?
张千帆:目前已表态的黑龙江、山东,包括江苏等沿海省份,我认为没有理由对门槛提出苛刻要求。这些省份的矛盾其实并没有那么激烈,没有理由不尽早实施“异地高考”政策,所以黑龙江的方案可以在除了北上广这几个矛盾集中地区外的其他90%的地区推广。
对于京沪等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考虑增加一年与义务教育的衔接。
记者:目前出台方案的大多是实行政策压力较小的地区,它们政策的出台,对于京沪等地区的政策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张千帆:大多数省份纷纷推出政策,会促进北上广尽快推出政策,它们没有理由不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目前在压力较大地区,出现了一些本地居民和外地户籍居民因为异地高考问题带来的矛盾,这种矛盾该怎样去化解?
张千帆:这种矛盾是意料中的,本地户籍的家长认为政策的实施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其实这是没有利益冲突的,国家政策已经明确会增加人口输入大省的招生计划,只要录取比例不变,就不会影响到本地生源利益。对于政府来说,需要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政策给本地利益的影响,科学协调。(采写本报记者周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