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布展
北京晚报讯 (记者 宋玮) 一个关于“无处安放的青春”主题链接近日风传网络,里面有北川中学学生1058张大头贴和30多本写满未来憧憬和生活感悟的日记。这些实物将于5月12日在798展览,每一位网友和参观者将写下自己关于青春的记忆或是祝福,这些记忆碎片将在展后被浇注在水泥中,一起埋放在北川中学遗址对面的高山上,陪伴地下的孩子们。
5月11日上午,位于798艺术区尚尊画廊的展览刚开始布展,记者首先看到了一面红砖墙,每一块砖都印着一张大头贴,整体组成一面仿地震中震裂的残墙。而实物日记本被放在一排小学课桌椅上,播放器滚动播放节选的日记片段。每个参观者都可以在纸片上写下自己关于青春的记忆和祝福,投入一个玻璃柱体内。
此次展览策展人名叫刘畅,是北京一名纪录片导演。他告诉记者,去年大地震后,他一个人来到了北川,在满目的废墟面前,不知道自己可以用什么样的视角去展现所看到的一切。偶然间他遇见了一位北川中学的学生家长,她拿着两张大头贴,寻找被埋在废墟中的女儿。这位母亲说,由于家里穷,没有钱拍照片,留下女儿影像的只有这两张大头贴。大头贴上的女孩文文静静,对着镜头摆着“V”的手势,满脸笑容。
这张大头贴是刘畅收集到的第一份记忆,他答应这位母亲,会把大头贴印成照片,再一起寄还给她。刘畅萌发了寻找大头贴的念头,最终他在已成废墟的教学楼、宿舍里找到了1058张大头贴。他还无意中发现了一些写满未来美好憧憬的作文和记载自己生活的日记。
“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废墟下不只有逝去的生命,还有每一个人最珍贵的青春记忆。”
刘畅把这1058张大头贴和30多本日记本随身带到了北京,并扫描到了网络上。记者看到,这些大头贴里全是年轻的面孔,他们中有男有女,或摆着胜利手势大笑,或做鬼脸、装可爱、摆酷,像极了你身边走过的每一个90后。
而在30本日记中,记录有成长的烦恼,有爱情的体验,还有生活的滋味和未来的心愿。这些流淌着纯真、青涩、稚嫩的文字是孩子们重要的生活记述,记载了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青春岁月。
据了解,震前北川中学的在校学生人数达2761人。汶川地震发生后,有1000多师生不幸遇难。这些大头贴和日记的主人是幸存还是遇难至今也难以确认。
此次展览北京是第一站,原计划将在上海、重庆展出,但由于展览所有的费用都是刘畅自己筹集,如果经费不足,北京将可能成为最后一站。“这些东西是我借来的,不属于我,展览后我会捐给北川中学博物馆。”在巡展结束日,所有网友和参观者写下的纸条将被灌入搅拌好的水泥,形成大家的作品《永恒的记忆》。《永恒的记忆》将被埋放至北川中学遗址对面的高山上,陪伴永眠地下的孩子们。
网友留言
“日记主人们的青春固然已无处安放,但至少这些记载着青春记忆的日记可以被我们小心的安放在此处,对他们对我们,或许都是一种抚慰。”一位网友在留言中这样写道。
编者注:本次活动由成都传媒集团《慈善》杂志主办,刘畅、梁秦勇发起,腾讯网协办,四川邦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废墟青春记忆》艺术展将于今天下午14时28分在北京798国际艺术区D67尚尊画廊正式开展。
刘畅先生做为一名纪录片导演,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赶往了地震现场。偶然之中,刘畅先生在北川中学的瓦砾堆里,还看到了散落着的一些书本,一些对未来美好憧憬的作文、记载自己生活片断的日记、定格着那些青春而鲜活的面容的大头贴。他将几十本日记和一千多张大头贴小心地捡拾起来,带回了北京。他不愿意让这些青春的记忆埋没于废墟之中,他不愿意让那些原本可以珍藏一生的青春点滴就此定格。当这样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时,今年三月份,他决定办一个展览。
刘畅的搭档梁秦勇第一个站出来愿意支持他,随后,他的好友凌桑愿意以其名下的四川邦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做为承办单位无偿帮他进行艺术展方案策划、媒体合作、官网平台搭建等工作,成都传媒集团《慈善》杂志答应担任艺术展主办单位,腾讯网做为协办单位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频道刊发专题《无处安放的青春》并在推荐位强力宣传……
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成效:艺术展官网上线,腾讯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频道的强力推荐使得官网点击量一天就达到10万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