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创业环境,应包括阳光、空气、雨露、养分四要素。阳光,就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阳光普照在每个人身上,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大家去创业。空气,就是营造一种自由创业的氛围,形成人人能创业、到处可创业的局面。雨露,就是为全民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为创业者普降甘霖。养分,就像土壤测土配方一样,缺什么补什么,为创业创造条件。为了营造这样的创业环境,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提供最优的服务;二要给予最大的支持;三要搭建最佳的平台。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城市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刚刚结束的省委八届五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促进全民创业的新要求。促进全民创业,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每一个人根据自身情况,抓住发展机会、选准发展路子、充分发挥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大显身手,在各自领域创造价值、成就事业;就是要激发一切能够鼓起的创业热情,调动一切能够动员的创业主体,放开一切能够开放的创业领域,落实一切能够做到的创业政策,在全省上下大力营造千方百计谋创业、千辛万苦去创业、千军万马兴创业的生动局面。促进全民创业,显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体现了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必须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奋力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的高度,从发展之基、富民之本、活力之源、崛起之路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全民创业的重大意义。
首先,创业是发展之基。创业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激活各类生产要素,越是创业活跃的地方,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就越强,发展的基础就越扎实,经济社会发展也就越快。从国际上看,美国大力推行“创业革命”,青年人自主创业比率居世界之冠,大学生创业比例达到20%,促进了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蓬勃发展,长期保持了世界经济“火车头”地位。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不断改善创业环境,迎来了创业高峰期,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从国内看,浙江大力倡导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鼓励人人创业,每18个人中就有1个民营企业老板,每2个人中就有1人在民营企业从业,民营经济比重超过70%,创造了“浙江现象”。从我省来看,近年来民间投资快速增长,非公有制经济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二”,已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许昌市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激活创业,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8.8%。长垣县在无资源、无优势,贫穷落后的情况下,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龙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防腐、烹饪、起重、医疗器械等支柱产业,综合实力全省排序10多年来前移61个位次。实践充分证明,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民间,从一定意义上说,抓全民创业就是抓发展。挖掘自身潜力,催生内在动力,充分启动民资、挖掘民力、开发民智,是提升区域竞争力最为有效和直接的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货币政策从紧,我省要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就必须通过促进全民创业激发社会潜力,把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把充裕的民间资金变成生产投资,把群众求发展求富裕的迫切愿望变成自觉的创业行动,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内在动力。
其次,创业是富民之本。解决民生问题,出路在就业,关键在创业。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发挥创业带就业的倍增效应,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人民群众增加收入、走向富裕的根本途径。只有创业社会化,才能就业最大化。研究表明,自1980年以来美国小企业和创业者每年创造了70%以上的新就业机会。我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据统计,全省城镇每年需要就业再就业的人员总量达200万以上,而当前所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仅有100万个左右,缺口较大,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破解就业难题,必须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同时,大力鼓励创业,以创业促就业。近三年来,我省积极开展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万多名,其中60%的人创办了自己的小企业,吸纳安置就业再就业人员11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帮助和扶持近10万名下岗职工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带动就业再就业30万人,创业带就业的效果非常明显。这些充分表明,全民创业是惠及人民群众的事业,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致富的愿望,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抓好了创业,就抓住了就业的“播种机”,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选准了改善民生的突破口。
其三,创业是活力之源。人是潜力最大的社会资源,只有通过创业,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形成人人各展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局面。人民群众在创业实践中尝了甜头、有了奔头、长了劲头,参与热情就会进一步高涨,创造潜能就能充分发挥,就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起来,更加活跃起来,更加能干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全民创业,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抓住了群众想干事、求进步的迫切愿望,找准了百姓增收致富的着力点,选准了干部群众共谋发展的结合点,必将使全社会创造活动蓬勃开展、创造成果不断涌现、创造能量充分释放。红旗渠工程就是在当时的历史和自然条件下全县人民艰苦创业的结晶。近年来林州人民在红旗渠精神激励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续写了“出太行、富太行”的全民创业新篇章。郑州市二七区服装业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些马路市场,发展到现在不仅有20余家服装专业市场,而且拥有服装加工企业430余家、年产值10亿多元,特别是化纤女裤占据了全国市场的一半,生动地说明了群众创业带来的巨大活力和深刻变化。但要看到,河南作为一个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的内陆省份,影响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制约因素还很多。从思想根源上说,主要是安于一个“守”字,即守摊思想,缺乏一个“敢”字,即敢为人先,存在一个“满”字,即小进即满。因此,只有大力促进全民创业,引导广大群众自力不依赖、自强不畏难、自信不自满,敢于闯新路、善于创大业,才能充分激发每一个社会细胞的活力,充分释放每一个市场主体的潜能,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其四,创业是崛起之路。通过创业能够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化”农民为市民、“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化”传统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崛起步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如美国农业就业人口比重由1830年的70.8%降至2004年的1.6%,日本由1870年的84.8%降至2004年的4.5%。就我国来看也是如此,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打开了农民进城务工创业的大门,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化率由1985年的23.7%,迅速提高到2006年的43.9%。近年来,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从2003年到2006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8个百分点。但要看到,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目前城镇化水平仍然比较低,预计今年城镇化率达到3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测算,全省农村劳动力达5100多万,已经转移了1900多万,还有1700万左右的富余劳动力,加快劳动力转移,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中原崛起,任务重大而艰巨。促进全民创业能够激励农民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够为农民施展抱负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民工扎根城市,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广阔前景。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创业,都要求创业者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获取新知识、形成新观念、增长新才干,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广大农民既可在当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工业、运输业、商贸服务业等,也可以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寻求新的发展天地;许多农民工经过多年的奋斗,挣了票子、换了脑子、学到了法子、找到了路子,积累了在城市经商办企业的资金、技术等必要条件,逐步实现了由“就业型”向“创业型”、由“打工仔”向“企业家”、由“候鸟型”向“留鸟型”的转变,真正融入了城市。革命老区新县坚持把劳务输出特别是涉外劳务输出作为自主创业、强县富民的产业来抓,出现了农民当年上山当红军,如今下山闯市场的生动局面。现在,常年在国外务工人员稳定在5000人左右,年创外汇5100多万美元,有8000多深山区农民实现了进城入镇、建房兴业的梦想,县城人口由5万人增加到11万人。事实说明,促进全民创业,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催化剂”,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助推器”,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器”。
总之,促进全民创业,抓住了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要求,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大跨越”、构建和谐中原、加快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促进全民创业呢?我概括了三句话:核心是弘扬创业精神,重点是发展民营经济,关键是营造创业环境。
第一,核心是弘扬创业精神,就是要把创业精神作为促进全民创业的动力源,在全省大力培育、倡导、光大这种精神,让创业成为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成为全社会的风尚。精神力量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软实力的主要体现,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创业精神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强烈呼唤,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一个具有创业精神的人,不管从事何种工作、何种事业,都会更有积极性、更富创造性,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激情和锲而不舍的毅力,迎难而上、克难攻坚。温州一无资源、二无优势、三无基础,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腾飞,目前超过1/4的温州人在国内外创业,其中在海外80万人,温州商人、温州街、温州城遍布世界各地,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温州模式,其最大秘诀就是温州人的创业精神。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历史上中国商业的诸多第一产生在中原。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洪流,塑造了河南人民勤劳智慧、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等优秀品质。焦作山阳区巡返村党总支书记、许昌宏伟集团董事长、长垣县的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们身残志坚,勇创伟业,服务社会,是河南人民艰苦创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但也要看到,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和封建意识的影响,小农思想、官本位意识等消极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读好书走仕途仍是不少人的第一追求和选择,守土恋家在许多人头脑中仍根深蒂固。在全民创业上,我们与沿海省市相比,最大的差距在创业精神上。河南作为一个地处内陆的发展中省份,弘扬创业精神,直接决定着促进全民创业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在弘扬创业精神上,首先要坚持转变思想观念这个先导。主要是做到“六个破除、六个弘扬”,即坚决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大力弘扬自尊自立、艰苦奋斗的自强精神;坚决破除怕苦畏难的消极思想,大力弘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大力弘扬勇创一流、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坚决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保守思想,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坚决破除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的漂浮思想,大力弘扬勇于实践、讲求实效的实干精神;坚决破除重官轻商的官本位思想,大力弘扬创业至上、致富光荣的企业家精神。其次,要用好强化舆论宣传这个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媒体,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一批创业栏目,发表一批研究成果,推出一批深度报道,树立一批成功典型,推广一批先进经验,用典型的精神激励人、用先进的事迹鼓舞人、用有益的经验启迪人,让群众学有榜样、干有劲头、赶有标兵。再次,要抓好培育创业文化这个支撑。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紧跟时代潮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大力倡导崇尚创造、褒扬成功、宽容失败的价值观,大力加强创业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广泛开展创业文化创建活动,让创业文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让创业基因植入到每个社会细胞中,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第二,重点是发展民营经济,就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促进全民创业的主战场,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支持再多一些,要“参天大树”也要“灌木丛林”,要“虎踞龙盘”也要“千军万马”,努力推动各类创业主体各显其能、各展风采,促进民营经济在中原大地蓬勃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天然伴生物,具有机制灵活、成长迅速、生命力旺盛的特点,是百姓经济、活力经济、富民经济,是广大创业者的广阔舞台和最佳选择。民营经济活跃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才能充分释放,区域经济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强。近年来,我省坚持“三放”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民营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加快中原崛起的要求相比,整体上看民营经济发展依然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群众参与创业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创业主体数量不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群众创业的积极性有多高,参与程度有多大,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有多快。义乌作为一个县级市,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靠的就是大量的创业主体,目前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达90%以上。长葛市青山金汇不锈钢产业有限公司,是一位青年农民从收废旧金属起家的,目前已拥有资产15亿元。这些生动地说明,只要发挥潜能、找准路子、拼搏进取,就能闯出一片广阔天地。
培育创业主体,发展民营经济,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重点围绕七个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围绕“能人创业”,引导支持具有敏锐市场意识、较强经营本领和特殊才能的人争先创业,成为创业的示范者。二是围绕“知识创业”,引导科技、教育、文化等专业人才转变观念,发挥知识和技术优势,成为创业的引领者。三是围绕“青年创业”,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自立自强,成为创业的生力军。四是围绕“劳务创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当地兴办二三产业以及回乡创业,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五是围绕“民生创业”,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征地拆迁居民、失地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以创业促就业、成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者,探索改革扶贫资金使用方式,走通过创业促扶贫的路子。六是围绕“二次创业”,引导创业有成者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尽快做大做强,成为全民创业中的骨干力量。七是围绕“外来创业”,引导更多的境内外客商来豫投资兴业,成为创业推动者。在具体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要着力培养一批创业骨干,建立一批创业基地,发布一批创业项目,推广一批创业模式,切实解决好群众想创业、能创业、会创业的问题,努力在培育创业主体上取得较快进展,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三,关键是营造创业环境,就是要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促进全民创业最重要、最直接的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最优的服务、最大的支持、最佳的平台,做到发展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创业有保障,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正创业的人创大业、善创业的人创伟业。良好的环境,对外是竞争力,对内是生产力;环境不优,对外是排斥力,对内是破坏力。创业具有开创性、风险性、艰巨性,只有在良好环境里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没有好的环境,创业就失去根基,发展就失去动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创业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所处的环境。深圳靠其良好的创业环境,成为中国的创业乐园,创投机构数量和创投资本居全国第一,每8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自主创业者。杭州市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提出“创业在杭州”口号,目前仅留学归来创业人员就达3000多人、创办企业近400家。近年来,我省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建设,赢得了省内外投资者的好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环境建设永无止境,我省在发展环境上的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必须把环境建设作为促进全民创业的第一工程、第一责任、第一品牌、第一保障,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努力使中原大地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
良好的创业环境,应包括阳光、空气、雨露、养分四要素。阳光,就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阳光普照在每个人身上,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大家去创业。空气,就是营造一种自由创业的氛围,形成人人能创业、到处可创业的局面。雨露,就是为全民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为创业者普降甘霖。养分,就像土壤测土配方一样,缺什么补什么,为创业创造条件。为了营造这样的创业环境,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提供最优的服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促进全民创业作为重要的发展工程、富民工程、和谐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创业者的愿望和要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成为全民创业的引导者、服务者和保护者。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的全面创新,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各类创业中介服务机构,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社会化服务,要积极推广一些地方开展创业就业服务的经验做法,劳动部门要真正办成劳动者的“服务器”、创业者的“引导器”;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公正司法;严格实施《物权法》,切实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级群众团体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发挥联系群众广、亲和力强的政治优势,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支持扶持群众创业。二要给予最大的支持。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消除各种歧视性政策和不公平待遇,为创业者开辟更广阔空间;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创业活动的贷款投放,充分运用各种政策性优惠贷款支持群众创业,积极发展劳动力、技术、资本等要素市场,解决好创业者资源要素短缺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创业培训,帮助广大群众提高创业能力和水平。三要搭建最佳的平台。城市要满腔热忱、张开双臂、敞开胸怀拥抱农民兄弟进城务工创业,使其进入有归属感、办事有便利感、竞争有公平感、生活有舒适感、财产有安全感、创业有成就感、社会有荣誉感,增强磁场效应,真正成为创业者的第二故乡。坚决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制度,尽快实现城乡通开、资源共享、待遇平等。提升现有各类工业园、科技园、开发区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创业园区,努力使其成为撒播创业种子、孵化创业项目、扶持创业人才、培育创业群体的有效载体。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商业街、商贸城等,实现建一片市场、揽一批人才、兴一地产业、富一方百姓。
目前,河南初显崛起之势,全省人民正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思发展、谋发展、求发展,干事创业的激情正在涌动、能量正在聚集。只要再加一把力,再升一点温,给创业者多一点阳光、多一点空气、多一点雨露、多一点养分,创业的热情就会更高涨,创业的劲头就会更高昂,创业的动力就会更强大。我们一定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让创业之歌响彻河南大地,使创业之果惠及全省人民,奋力开创全民共创伟业、加快中原崛起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