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共"五代人":依然有这样一批"理想主义者"

2011年06月22日15: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张国忠 理想主义者 中共党员 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 参考消息 五代人 李欣 报恩 社会主义改造

中新社北京6月22日电 题:依然有这样一批“理想主义者”——近访中共党员“五代人”

中新社记者 石岩

“中共党员这一称号,影响了我人生最关键的大学时光,也必将会改写我的人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上海某大学研究生董杨华在稍加思索后,郑重说道。

与很多大学生党员不同的是,董杨华前几年高中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4岁的她毫不避讳自己当初顺利入党与中学优异的成绩有很大关系,但入党的意义,却只有在上大学时才得以逐渐彰显。

在沪念书期间,董杨华积极参与了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当‘党员姐姐’成为你的一个标签时,很多事情,你必然要冲在最前面”,董杨华说,“这种身份暗示,会影响到你的各个方面,让你更有责任心和集体观,当然学习也不能落在别人后面。这种状态,我将会一直保持下去。”

建党90周年前夕,记者走访了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新世纪先后加入中共的几位党员。

与董杨华在入党上的“少年得志”迥异的是,现年66岁石连照则用了整整20年才得以入党梦圆。早在1964年,刚入大学的石连照便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被党组织列入考察对象,但两年后骤然刮起的文革风将他的入党梦无情吹散。

1976年,文革结束,党的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逐渐转向以恢复发展经济为主。石连照的命运也随之得以改变,他先是被选上了其所在县城的化肥厂副厂长,继而鉴于其优异表现,顺利通过党的考验,于1984年正式成为党的一分子。

“我有四个兄弟姐妹,父亲在解放前就去世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别说我们没有念书的机会,就连活下来都是问题。”石连照不讳言自己的“报恩”动机,“身为一个共产党员,就要多替社会做事,现在看来,我对自己所做的问心无愧。”

与之相比,36岁的秦中兵的入党动机要“单纯”得多。他1994年考入大连某重点大学后,“看到别人都在入党,感觉这是大学的一部分,就也跟着入了”。

秦中兵称自己是个“后知后觉的党员”——在入党前,这位理科生对党的认识也仅限于课本上那点常识。但在入党后,他开始逐渐关心起政治来,对于社会上一些热点问题的思考也日渐增多。“90年一路走来,共产党靠的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一种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他对记者说。

90年代,秦中兵身边的一些人为了争出国、进外企而不惜放弃党员身份时,他却没有退出。10多年后,已是广西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他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入世、申奥成功等许多重大事件,如果没有党脚踏实地的工作,很难想象这一系列成就的获得。”秦中兵说,“保存一点信念和责任,踏踏实实做好当下的事,这就是党员这一身份教会给我的东西。”

与秦中兵一样,现年79岁的张国忠也在“体制内”,然而,张国忠的党龄要比前者大上整整40年。1956年4月,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秘书的张国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社会主义改造正式宣告完成。

“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再有更往前的建国及抗美援朝,大大增强了我入党的决心,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张国忠如是说。

和当年很多年轻人一样,张国忠也有自己组织上的榜样——他的老上司,时任中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部长的胡昭衡,时隔50余年,张国忠仍能记得胡的笔名叫“李欣”。

“他能力强、文章好、多才多艺,而且对工作认真负责,这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共产党员。”张国忠说,“作为一个党员,他影响了我一辈子。任何时候,我都会记得,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记得自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对党的信任不会有任何动摇。”

张国忠后来从内蒙古调到北京,任职于当时的物资部,并有了三个儿子。据他说,他的以身作则影响了儿子们,“他们现在都有出息,不但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而且都能堂堂正正做人。”张国忠骄傲地说:“这和我作为共产党员对他们从小的教育息息相关。”

党龄比张国忠大整整10年的田桂卿,今年已经86岁。1946年,她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军医。同年,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占绝对优势之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战争年代,穿着草鞋也要紧紧跟随战友、不愿掉队的田桂卿说,“我们对共产党的忠诚,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所能理解的。就一股劲儿,跟着共产党走,共产党叫做啥就做啥,对党不能有二心。”

南征北战的田桂卿,已记不清自己上过多少次战场。“大的战役,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小规模的战斗记不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桂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为了救送伤兵,这位老人曾经五次进出朝鲜。

如今,居住在山东济宁的田桂卿年事已高,生活起居由长子照料,不再过问家中琐事。但每当交党费的日子,她都会催问子女,替自己交了没有。每年,她都会订阅中共机关报和官方媒体出版的《参考消息》。即便身体不适在医院治疗期间,这位老人也会嘱咐子女把报纸带到医院阅读。(完)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