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

2011年04月14日13:4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纪念园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海拉尔区 呼伦贝尔市 日本军国主义 江桥抗战 日本关东军 中国共产党

呼伦贝尔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

在海拉尔区北出口301国道一条支线的路口竖着一个顶端镶嵌红五星的标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这是否还是我儿时常常瞒着母亲来探秘寻幽的那个日本地道呢?

应该不是了,仅看这条虽蜿蜒却平坦的公路就已非儿时那尘土飞扬的模样。

沿着公路向上行进,快到路尽头时突然听见炮声轰鸣、枪声震耳,弥漫的硝烟中,苏联红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向海拉尔要塞发起进攻。而被炸得支离破碎的日军碉堡在颤抖,在摇摇欲倾。

这场景仿佛瞬间把人拉回到1945年那天将破晓的年份,使我不由得有些心神激荡。战争,对于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遥远而又残酷的字眼。只是在看到那座高擎长枪、马刀的中俄蒙三国士兵振臂欢呼的塑像时,我的心才稍微平静。哦,我们胜利了。

是啊,纪念园,看到你宽阔的广场和广场上所布置的景观我就知道你已不是旧日的模样。那么,那座庞大的海拉尔要塞博物馆里又有些什么呢?我的心情有些迫不及待。

这是一座4300平方米、半地下式的军事题材博物馆,以展出1931—1945年间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实物、图片、模拟场景为主要内容。

在这里我看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觊觎中国东北三省已久,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把丰饶的黑土地变成人间炼狱,并以呼伦贝尔地区为跳板,修建大量进攻型工事妄图侵略苏联。

在这里我看到:呼伦贝尔人民誓死不当亡国奴,在东北边防步兵第二旅中将旅长苏炳文将军的带领下组建东北民众救国军,通电中外,高举抗日大旗,先后参加了“江桥抗战”、“海满抗战”。全体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3600人阵亡,2500人受伤。

在这里我看到:中国共产党1926年即在海拉尔成立了党支部并在呼伦贝尔抗战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共产党员任作田、宁匡烈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后援会”,组织人民箪食壶浆慰劳义师。为救中国于沦亡,救人民于水火,54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捕、被杀。

在这里我看到:呼伦贝尔地区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联系的“红色交通线”的关键节点。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任弼时、邓颖超、乌兰夫等取道于此奔赴苏联。呼伦贝尔在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在这里我看到: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抗联领导与鄂伦春部落首领义结金兰,各民族兄弟共同谱写了一曲保家卫国、抗日图存的壮歌。他们的誓词是:同生死、共患难、不投降、不叛变、为了抗日救国结拜为弟兄。

在这里我看到:为修建日本关东军称之为“军都五芒星”的海拉尔要塞,中国劳工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条件下被鞭打着从事繁重的劳动,数万名劳工魂归无处,只剩下嶙嶙白骨作为控诉日本法西斯暴行的铁证。

在这里我看到:善良好客是呼伦贝尔人民从不曾泯灭的天性。当日本关东军731部队海拉尔543支队在辉苏木进行细菌实验时,好客的牧民哈拉珠用野韭菜馅的饺子招待他们。谁知这些兽兵临走时在他家的水井中下了毒,致使辉苏木的人口几乎死绝。

在这里我看到:中俄蒙三国人民的友谊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后愈加显得弥足珍贵。在1939年的诺门罕战争中苏联红军、蒙古人民军和以中国人为主的国际88旅密切协同,联手击溃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疯狂挑衅。随后的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158万中俄蒙军队对日本关东军发动了摧枯拉朽般的进攻。国际88旅为进攻提供了准确的军事情报和海拉尔要塞地形图。

在这里我看到: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是自取灭亡,而和平永远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向往。新中国成立后,海拉尔区和日本政府、民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他们在海拉尔区共同栽种中日友谊林,希望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在这里我看到:海拉尔要塞却已不是我儿时昏暗、潮湿、阴冷的模样,要靠火把摸索前行。海拉尔区将已开发的要塞架设了照明设施,并将声光电等现代手段运用到战争场景的描述和旅游景观的介绍上。特别是那条神奇的电子飞毯,站上去能够饱览呼伦贝尔秀美的湖泊山川。

在这里我还看到: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纪念园里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人们在纪念园大门的T35坦克前合影留念,在日本军车前品头论足,看看红旗2型导弹,摸摸米格15战斗机,所有的东西都让他们啧啧称奇。这里更是孩子们的乐园,他们一会儿摆弄高射炮,一会儿又要开坦克,甚至钻进被设计成地雷状的卫生间里一探究竟。大人们已经倦了,他们却还兴致盎然,任凭怎么召唤也不愿回家。

除了看到的,我还有听到的。

在这里我听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代主席巴特尔在参观后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军事题材博物馆。

我还听到参观纪念园的游客说:在这里真正领会到了呼伦贝尔人民抗战期间的不屈精神和坚强意志,也看到了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而海拉尔区对战争遗址开发、保护、利用得这么好,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为未来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是啊,这财富来之不易。于是我想到:以大海拉尔战略为引领的大旅游风生水起,以自然风光与人文艺术相结合,三少民族风俗与俄蒙民俗相结合,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红色、银色、绿色、古色、特色旅游已经成为海拉尔区走向世界的名片,尤其是红色旅游以其特有的历史、人文以及战争元素散发出别具魅力的馨香。以纪念园为例,半年多的时间里,海拉尔区就把一个如此大体量高规格的景观精彩展现在世人面前。谋划、设计、布景、展出以及人员培训等等繁琐而又繁重的工作,其间甘苦只有亲历者自知。

我们唯有致敬,同时对海拉尔区的明天充满更绮丽的向往。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共产党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