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式上,以新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为代表的装备方队惊艳亮相,霎时成为“炫闪”国人和世界的一抹亮光。
自主创新中高空领域竖坚实盾牌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根据我国国防事业的需要,国家对新型号提出了要对领空、领海同时具有保障作用的要求。作为中国防空导弹的摇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承揽了这项重任。在刚开始探索的几年时间里,研制团队一举突破了五大关键技术,确定了型号研制方案,取得了九项成果,多年的研制攻关将我国防空导弹的研制水平又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时任型号副总指挥的马总坦言,研制队伍在研制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在一次飞行试验中,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问题,要对导弹进行反向作业。此项工作难度大、风险高。
可是高风险并未吓倒航天人,试验队立即制定了一套合理有效的返修计划和操作方案,并制作好工具,准备返修。为了保证返修过程中舱体完好无损,他们一点一点地反向作业,不到一天时间,手上就爬满了水泡、茧子。任务完成时,大家惊呼:弹体表面没有留下一丁点痕迹。
从接手任务那天起,每一位科研人员为了它不知道倾注了多少心血与汗水。给试验队刘政委印象最深的是两位试验队员的眼泪。一个大年初一的晚上,坚守在试验驻地的技术骨干小常惊闻父亲去世的噩耗,她一个人跑回房间里痛哭。她很清楚,自己可以马上回家,但当时正是试验吃紧的时候,她一走会使试验进度受到很大影响。当政委前去慰问她时,小常擦掉眼泪平静地说:“请组织放心,我一定不耽误工作。”当天,她就去了试验阵地,将悲痛与愧疚藏在了心底。
试验队员小杨的母亲身患癌症,长期住院。由于工作繁忙,她经常往返于北京、协作厂家与试验驻地之间,却抽不出时间照料母亲。在一次试验前,她匆匆地探望了母亲后便去了试验基地。几天后,在试验基地忙碌的她得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她的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
忠孝难两全。他们对型号研制工作的“忠”,换来了一项项技术的突破、一个个成功的瞬间,而在孝顺与家庭责任上,他们留下了那么多的缺憾。
都说知识分子是讲究生活情调的,但一直以来,型号研制人员却少了享受生活的情调,多了几分“战风抗沙”的执着。在试验场的日子大多风沙弥漫。试验队员除了要吃“一口米饭一口沙”的加班饭之外,更多的时候是置身于噪音和油污包围之中。
即便是这样,研制人员从未被横亘在面前的困难击垮,未被恶劣的试验环境折服,未被无休止的辗转试验场吓倒。他们用乐观、积极的热情笑对辛苦的工作,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攻坚克难。
多年的呕心沥血终得回报。该“型号”突破了130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近百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创了我国中高空防空导弹研制的多项第一,实现了我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跨越式发展。
狂风海浪艰苦磨砺筑海上长城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一概收入囊中”,这虽然是某个相声节目中的一个段子,但在这里展示型号的功能却一点也不为过。
该型号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武器系统,具有涉及专业广、参与研制单位多、研制起点高、技术难度大等特点。
舰空导弹作为该型号的海用型,除了继承上述特点之外,较好的稳定性也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研制人员除了要夜以继日地设计、测算、试验外,还要搏击波涛汹涌的大海。
海上发射,试验舰是载体,也是所有参试人员活动的唯一空间。但试验舰不是客轮,狭小的兵舱、格子一样的铺位对于身材稍高、体型稍胖的队员来说是个挑战。多数时候,队员们只能横着身子钻进去,不敢翻身,不能动弹。尽管如此,还有很多队员没有床铺,不得不在会议室的桌面上休息,甚至睡到甲板上。舱体内,夹杂着难闻的体味儿和振耳欲绝呼噜声;舱体外,海风的侵蚀寒入骨里……
而让队员们最难熬的是晕船,在巨浪翻滚的时候,所有人都伴随着波浪,肠胃七上八下,此时很多队员随之呕吐不止……
为了攻克一道道难关,这支型号研制队伍放弃了无数个节假日,多少个春节、多少个长假……他们顾不上身体的病痛,常年的辛劳,很多人深受疾痛的折磨,积劳成疾。王总指挥在试验场累倒,这个60多岁的老人发着近39度的高烧,瞒着队医,转眼间就又出现在了工作现场。因为长年累月透支身体,王总每天都要注射两支胰岛素,以缓解糖尿病的煎熬。
有的队员听力下降,并多次出现神经性耳聋;有些队员尿酸高。但那一刻,他们都成了“铁人”,型号早日横空出世成了支撑他们一再透支身体的动力。
今天,该型号成为展示我国军威的重要标志,几代科研人员的呕心沥血收获了今天的精彩。它得到了高度评价:在我国防空导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实现了我国防空导弹研制水平的历史性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