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原题:也谈汉语词典中的字母词问题
外来词与汉语化的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问世,对于我们这些搞编写工作的人,无疑是个福音,我们首先要对编纂者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新版《现汉》在正文中收录了239条字母词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争议。如果光从词典使用者的方面来看,新版《现汉》这样做是一桩大好事,它提高了词典的适用度,便利了人们查阅字母词的意义,动机良好,无可非议。
当然,对于这件事,如果从深层次细加考量,那100多位学人的上书言事,似乎也并非小题大做,无事生非。比如有人说“字母词是外来的,但已经进入了我们的交际系统,它就是汉语的词”,我认为此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打个比方吧,那些字母词明明是英语家族的成员,怎么可以因为它们在汉语家族中时常走动就可以不经汉译直接变为汉语家族的成员呢?如果这样做,就会把汉语的词汇系统搞成“二元化”,也会在学术上带来一些困难。
我们的汉语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载体,是全世界中华儿女伟大向心力的纽带,它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很大的表达能力,其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汉语的发展是开放性的,它与时俱进,随时吸纳外来成分,旧词语不断代谢,新词语不断产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新词就是所谓的“外来词”,比如干部、料理、峰会、中东、环境、媒体、电脑、手机、摇滚乐、殖民地等等,都不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而是一些外语经过汉语翻译而逐渐成为汉语的外来词。这就是一种“本土化”过程。外国词语变为汉语的词语都要经过一个汉语化的过程,那就是汉译,这汉译是否贴切,是否方便使用,不是一蹴即就,而是要有一个过程。在没有贴切的译文以前,为了方便表达,就直接使用外语原词,它就是所谓的“字母词”,应该说“字母词”还是外语的词,而不是“汉语的词”。
这场争论问题的焦点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英语里头有许多外来词都是直接从法语、拉丁语等外国语拿过来,并没有什么本土化过程,为什么汉语的外来词就一定要经过一番汉语化改造?对这个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英语和法语、拉丁语等都是拼音文字,甚至它们的字母都是大同小异,因此,法语、拉丁语等词语比较容易融入英语的词汇体系,用不着经过词形改造就可以编入英语词典的正文。此外,英语之所以有一些直接源自法语等的外来词还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比如法语在1066年“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以后曾一度成为英国上层社会的通有语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现代英语还存在一些源自法语的外来词就不足为奇了。再就拉丁文来说,英国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特别是1517年马丁·路德改革宗教以前,英国大部分的文教事业掌握在罗马教廷统治下的天主教会手里,当时大部分正式文书都是用拉丁文写的,拉丁文曾是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现代英语中还有一些源自拉丁语的外来词,更是不足为奇了。
可是汉语就大大不同了,它与西欧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它的词汇系统是方块字,而不是拼音文字,如果那些常用的英语缩写词不经过汉语翻译,那就永远进入不了汉语词典的正文。因为现代汉语词典正文的词条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列的,而英语缩写词是由英语字母构成的。汉语拼音字母仅是一种发音符号,它与英语字母完全是两码事,所以某些常用的字母词,如果不经汉译,就永远无法进入正文中的汉语词条序列。如果硬要把那些常用的英语缩写词视为另类的“汉语的词”编入正文,当然只好分列在汉语词条之后。这就产生了一个原则性问题:我们祖宗传下来这套汉语词汇系统是否除了方块字以外还新增了一套由英语字母构成的汉语词,哪怕你说是“特殊的词类”?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不能含糊。我想,这也许就是那100多位学人上书言事的初衷,也许就是当前这场争论问题的焦点。
把239个字母词作为《附录》如何
截至目前,大多数评论者似乎都把矛头指向上书言事者,说他们“概念混乱”、“逻辑混乱”、“断章取义”、“哗众取宠”、“思想僵化”等等,无非是指责他们违反语言发展的潮流,反对使用字母词。其实,这是绝大的误解。
在现代汉语的使用中,从来没有人反对使用字母词,我敢说,那100多位上书言事者自己肯定也天天在用。他们所关切的并不是该不该使用字母词,而是如何看待那些在现代汉语的使用中频繁出现的字母词,是外语词,还是另类的汉语词?诚如上书言事者所云,随着中外交流的迅速发展,将会有日益众多的字母词为我所用,假如把它们都视为“汉语的词”编入汉语词典的正文,那么若干年后,我们的汉语词典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地关心我们汉语的发展方向。如果我们能换一个思路看待这一问题,我倒还觉得那些上书言事者倒还真是值得尊敬的。
在新版《现汉》中,239条字母词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被单列,但它仍被认为是正文的一部分。我总觉得,汉语和外语还是划清界限为好,汉语就汉语,外语就是外语。如果划不清这个界限,将会在学术上带来许多困难。我还要提醒一下,现代英语虽然收录了一些源自法语、拉丁语等的外来词,但是英国人对于这些外来词还是内外有别,界限分明。只要翻阅一下英语大词典,我们就会发现,凡是外来词的后面都有注有F.,L.,Gr.等标记,表示它们原本是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等,由此可见,英国人自己也不认为那些外来词是所谓“100%的英语”。还要注意一个现象:在英语的某些外来名词中既有不规则的“外来复数词尾”(foreign plural),还有一个规则的由加-s/-es表示的“英语复数词尾”(English plural),这就说明,现代英语的外来词还在经历一个“本土化”过程。大势既然如此,汉语的外来词怎么可以拿来就用,不经过汉语翻译呢?
总之,我认为,现在争议的问题既不是犯法或不犯法的问题,也不是词典工作中规范主义与描写主义的门户之争,而是对汉语的“外来词”如何界定的问题,即外语词是否可以不经汉译就认定为“汉语的词”。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只要把那239个字母词作为《附录》从正文中移出就可以了。那“附录”可以采用“若干常用字母词英汉对照表”之类的标题。这样,就既能提高词典的适用度,又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在编纂者方面,也可避免陷入汉语词汇系统“二元化”的泥潭。姑妄言之,愿聆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