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图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先生在高峰论坛上演讲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玄萱摄
第五届全球外包大会7月28日在云南昆明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均衡发展、促进区域合作”为主题。就国际外包现状、国际外包资源整合、建立服务外包承接中心、交付中心、培育全球服务外包品牌企业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高峰论坛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先生发表了主题为“把握国际形势特点,加快外包转型契机”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霍华德总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首先代表商务部研究院对本次大会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根据会议议程,本人就当前外部环境和中国转型升级谈几点看法。
大家注意到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大动荡大调整的阶段,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矛盾交织在一起,应该说还没有出现向好的转机,就是矛盾还在深化,问题出在美国解决金融的方法应该说治标不治本,没有解决金融机构本身存在的经营理念、投机过重的因素。债务危机又和金融危机交会在一起,我们感觉在三五年之内很难,就是比较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会长期拖累国外经济。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结构失衡与失业的问题交织在一起,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带有一点长期性,制约这次经济发展的主要是结构矛盾,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体,面临不同的结构问题,中国也有中国的结构问题,欧美也有欧美的结构问题,但是结构问题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是服务业、金融业比例的问题,还是新的,比如新产业革命、技术创新的拉动问题,以及未来引领这一轮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启动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在短期内能够突破的。比如说注意到新技术革命的萌发,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萌芽,已经产生,但是我们认为它是需要长期的过程,而在这过程当中我们注意到国际跨国公司作用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在整个调整阶段,失业和结构的矛盾将交织,也是我们判断全球经济在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的一个主要矛盾。
第三个特点,在此需要提醒的是,宏观调控的效果,与企业内身的经济产生一个动能,目前在全世界传统经济学来看,政府干预已经上升到一个主流的地位,但宏观调控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通过自注资金,扩大银行的流通体,来缓解暂时的困难,但付出去的钱总是要还的,所以今天的低增长,明天的通胀,后天的滞胀,我觉得从历史的规律来看,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要追求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来启动经营主体、企业内在的增长活力,谁在这一点上能够有最新的突破,谁就会取得更好的增长格局。
第四,经济和非经济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从经济发展理念讲,全球化是好事,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最终解决劳动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创造问题,但是今天的社会从不同的层面,都传出反全球化的声音,我们也承认当前全球化应该是处于低潮阶段。目前在全球贸易方面的条件,也是存在各国保护主义的矛盾,所以其中不乏也存在很多非经济的因素,包括区域的集团化,包括各国之间的矛盾,甚至包括美欧之间的矛盾,我们注意到欧洲的债务危机,欧洲的经济振荡,也发现美国在对欧政策上、操作上所留下的痕迹,有时候也会引起我们的反思,因为欧元、美元相互的交替影响,这在全球当中占主导地位,包括中国及美国之间在贸易上的矛盾,以及近期发展的区域、贸易集团倾向性发展的目标,都应该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所以结论应该是此轮经济危机仍然处于一个大振荡,大调整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应该说按照长周期的理论,在三五年内难以完成,因为已经过去四年了。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尽管增长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是今年以来,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性矛盾的约束,中国经济出现了下行的压力,上半年增长7.8,要是和世界比,7.8确实也不算低,所以我以前叫超高增长,现在还仍然处于高增长,6以下能不能算中增长,2以下能不能算低增长,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担忧中国经济的增速问题,我们应该担忧的是它的结构问题,以及它经济政策调整的走向。有的人就此认为在外部环境比较复杂、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又呈现着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征,所以有人认为中国发展的预期,已经发生了变化,我本人不赞同这种观点。我认为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这个机遇期就是前面说的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长,我们处于困难的阶段,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还在。也就是说,虽然劳动力、成本也出现了上升的压力,但中国庞大的市场潜能、市场的容量以及目前增长的国民收入和消费的能力,以及它配套制造业的基础和它的这种水平,包括它潜在可能发育出来的创新、市场金融拓展的能力,我觉得都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包括民营企业的活力。此外中国还有最大的一个潜能有待于挖掘,那就是中国过去的增长凭借着改革开放的动力,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中国推进了市场化的进程,加入世贸组织和国际经济接轨,自己或者中国经济出现一个活跃的发展过程,其中国企、外资、民营在这里扮演主导的作用,今天看最近潜能还在,只不过说我们仍然需要在改革上进一步突破,通过改革、通过体制的变化,所能激活增长的潜能仍然很大,据此提几点意见:
第一,要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而且要继续不断推进扩大改革开放的水平。改革开放在中国不是外国人逼的,也不是为了满足某些方面的压力,是中国自己的选择,中国选择改革开放的道路,通过30年改革开放,对内改革是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就是开放市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发展动能。所以中国认定开放,中国将扩大开放的领域和空间上再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上继续努力,在这一点上,国内应该说是有共识。
第二,到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经济的增长,有经济潜在增长能力的制约,同时也有制度环境的约束,我认为我们在经济体系改革方面具有很多领域有待突破,温总理在“两会”期间到的五大改革,包括财务金融垄断企业分配制度,很多方面只要我们稍微动一下,经济就会释放出新的活力,所以坚定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上,会涌现出一批政协企业才是真正代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才是真正市场竞争当中的赢者。任何靠其他手段形成的大企业、小企业、知名企业,未必在历史的发展当中能够永远长存。
第三,巩固制造业的优势,加快发展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刚刚起步,今天以19.8%的全球制造业份额超过了美国18.4%的水平,有人说今天中国制造业困难重重,劳动力、生产力、原料、技术创新能力种种方面都受到约束,但是我觉得它只是刚刚起步,英国在1860年就达到全球40%的水平,美国在1928年达到了全球43%的水平,中国以13亿的人口和庞大的市场,以内在的容量和潜能,它不是20的问题,至少应该在28-30%的水平,仍然在十年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包括服务外包都是属于制造业外围配套的很多内容,今天全球产业结构的趋向,恰恰是在和制造业相关的价值链环节,全价值观过程中寻求不同环节的突破,所以要知道这种现象。所以我个人认为服务外包在未来几年的发展当中,仍将扮演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因素。
第四,中国要继续扩大内外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未来十年,对外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种认可,因为过去它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将来十年这个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经济主动地扩大开放领域,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业、中高端制造业、包括新型战略产业,加快和国际上一流的跨国公司和制造业进行合作。无论这种合作会发生在中国境内,还是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海外上和他们进行合作,都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带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另一个要继续加快开放服务业。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向提高5个百分之,从43%提高到48%,在“十二五”如果没有开放的举措,我估计它很难达到,尽管中国国内其他服务业仍处于滞后的状态,需要加快提升,特别是销售领域,是短缺,但在整体服务业服务领域,在国际WTO界定的服务项下的开放内容,中国还有很多领域是有余地的,最近我们在医疗、教育方面,正在寻求突破,金融保险包括其他很多领域,现在也在寻求一些突破,这些突破可能会带来外资积极的介入,因为现在中国外资里47%是服务业。这是在外资方面,说中国利用外资过程当中,资本溢出的指标很低,我说因为中国企业目前合资更多的是国际上传统的制造业,在高端技术的合资,显然比例还相对少,你需要把高端技术企业引进来,但合资你会在想到高端技术的溢出过程,甚至通过国际上著名创新性企业的合资合作,你才会学到这些最前沿的技术,所以和开放是有关的。当然这种开放、这种对等的力量是需要中国迅速有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产生,来承接技术溢出的效益,才会形成一种可能。
最后,加快人才培养。目前我们看还是缺乏大量的人才,包括国际性的人才,包括像服务外包的人才,我觉得在人才的开发方面,应该不拘一格,一是加强国内的教育体制培训,课程的导向。二是加快在职职工的培训。三是大量引进国外高端的人才。多渠道来解决中国的人才短缺问题,所以我相信在正确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在中国改革开放今天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仍将扮演着一个主要的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