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非视觉摄影

2012年09月17日09:5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国 盲人 残疾人 非视觉 摄影 作品 残疾人 表达 心声

1, 盲人摄影是瞎拍/蒙的吧?

盲人可以瞎拍,也可以蒙着拍,当然任何人都可以,但是,大多数时候,盲人不会这么做,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在怀疑盲人看不见怎么用相机?怎么知道拍什么?这也是盲人摄影和展览所要挑战的公众对盲人群体的刻板印象,这种强大的传统的刻板印象也同时影响着盲人群体的看法,在培训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让他们明白的就是“对盲人的刻板印象不属于你们,对摄影的传统理解也不属于你们”。

2, 盲人是不是需要很特殊的相机?

这种想法很普遍也很正常,类似的还有,如果盲人用电脑那一定是特殊的电脑,如果盲人能用手机也一定很特殊,这些想法可能出于对盲人群体的关爱关注但却十分危险,因为正是这样的想法造成了被隔离的两个群体更加隔离,如果这么想就没有厂商愿意给数量不大又没有购买力的盲人群体制造电脑、手机、相机,也没有人在生产电脑、手机、相机的时候考虑到会有盲人需要使用。而事实的情况是,从X86的时代,盲人就可以用电脑了,只是需要多装一个小软件,如果是IPHONE,都不需要加装软件了,盲人群体在努力适应着各种主流产品和工具,但只有一部分的产品会考虑他们的用户中有盲人,说回相机,我们使用的这种只需要在模式转盘上贴个小标记。

3, 盲人摄影一般拍的是什么?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是这样的报道“xxx失明之后,……就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因为大家把眼睛闭起来,觉得眼前一片黑暗,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就主观的认为盲人就生活在这种黑暗的对周围的环境一无所知的世界里,其实,失去视觉只是减少了一种认识环境角度,还有其他的感官和认知方式可以补偿,而盲人摄影拍的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周围环境所带给其他感官的刺激、触动和感受。说的再客观一点,一般的照片反映了拍摄者的视觉,他看到什么就拍什么,而盲人摄影,反映了拍摄者其他感官,听觉、触觉、嗅觉等或者他们的综合感受。

4, 拍完的照片,盲人也看不见,有什么意义?

拍完的照片,盲人是看不见但并不是没有其他方式感知,可以通过描述、通过屏幕、通过他的身体帮助他了解,也可以打印成可触摸的凸起照片,这需要志愿者帮助,但我们发现,志愿者经常喜欢评价这些照片,拍的真好,真清楚,所以现在我们给志愿者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禁止评价照片,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客观的描述这些照片,让盲人拍摄者自己判断是不是喜欢和想要的照片,和大家一样,这些照片是用来保存记忆、和家人朋友分享、展览……,总之,照片所带给盲人的意义和大多数人的并没有区别,只是拍摄的方式、内容和认知照片的方式上不同,

5, 为什么要将盲人摄影叫做非视觉摄影?

在全世界范围,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逐渐兴起了盲人摄影,与众多的助残/助盲项目由非残障人主导不同的是,盲人摄影由盲人群体主导,并随之产生了一种新的摄影方式:让一张照片反映拍摄者除视觉以外其他感官感受到的环境,这种拍摄方式逐渐得到了除盲人之外其他群体的认可,他们尝试使用这种方式拍照,在视觉之外拍摄自己和环境之间更多的联系,显然,叫做盲人摄影已经不足以涵盖这些内容了,现在,有媒体建议我们,由盲人群体拍摄的照片叫做盲人非视觉摄影更加准确。

6, 盲人学会摄影之后有哪些改变?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掌握一些技能,使用相机、拍照,了解一些视觉和空间概念,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盲人知道别人认为他们不能做的事情,并不见得就不能做,只要他们有拍照、有纪念、有分享的需求,他们就可以去想办法尝试如何使用相机、如何拍摄或者尝试更多,看不见或者不能跟大多数人一样,并不代表他们对环境的认知和对世界的理解就是缺失的、遗憾的、不完整的、错误的、和没有价值的,在对待很多事物的时候,他们的视角尽管不同但同样重要和富有价值,因为对盲人的刻板印象和标签形象在盲人群体中也存在,所以坦诚的说达到这样的改变还需要更多的推动。

7, 展览主题“改变,不只是我”表达的诉求不太明确啊?

是不明确的,对于公众来说,这个主题和口号并没有明确的告诉他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盲人,因为他们不知道,真正给盲人造成障碍的往往不是“看不见”本身,而是人们对待视障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在这种认知和态度的影响下,无意识的提供了最终限制盲人的机会、服务和硬件等,这个主题只想让大家能够知道盲人的改变,事实上盲人并没有改变,只是通过摄影展现出来了大多数人认知和印象之外更真实的盲人,这个活动能达到“盲人”这个群体的形象在大家的印象里或多或少的产生点“改变”我们就非常满足了。

8, 盲人摄影和公众有哪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也认为他们并没有义务去了解盲人这个群体,但是,盲人摄影所反映的对于事物的更多视角会给公众带来收获和价值,当然,所有人都可以用这种拍摄方式,另外,我们也不希望公众将关注点放在盲人身上,而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我们共同生存的给盲人造成众多限制的环境和态度上,就像环保关系到每个人一样,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并不包容、因为人的一些“缺陷”就可以随意限制和排斥的环境里,按照WHO的统计,每个人平均11年左右的时间将处于这种障碍环境里。

9, 盲人摄影是炒作吧?

是炒作,我们利用了公众对盲人的不了解,利用了公众的猎奇心,用标题党,炒概念的方式吸引人们的关注但是事实上和人们预想的并不一样的都应该叫炒作,只是,让我们苦恼的是,这样关于残障的炒作还太少,并且我们的炒作还很不专业,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多少人能够了解。

10, 在地铁做那么多广告花了多少钱?

地铁里一共有50块灯箱以及几乎所有换乘站和大站点的电子屏广告,我们给的钱按正常价格连一块广告的都不够,在公益机构里,我们也不是最有名的,那么地铁广告为什么要帮助我们呢?答案是天时地利人和,有很多因素的交集,但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大家所质疑的那点:“改变、不只是我”并没有明确的诉求,而恰恰是这样的不明确让地铁广告相信了公益,这种公益对于我们机构本身并不会带来实际收益或者资源。(一加一(北京)残障人文化发展中心提供)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