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怪”中,还有一部分是反映官兵生活的。虽然阅兵村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与过去的阅兵村相比,那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房子一排排,中间建个阅兵台”“喝水长白山上来,专供村民不外卖”……
记者在阅兵村看到,官兵们全部住进装有空调的活动板房,吃的是自助餐,超市、电话亭、照相馆、话吧一应俱全。由于各军兵种云集于此,阅兵村经常是“将军天天村里来,排忧解难送关爱”,这让每名官兵都深受感动。
阅兵地面装备方队除了一些担负社会化服务保障的女同志和前来采访的女记者外,村里基本没有女性,于是就又出现一怪——“村里只把男厕开,女性方便很无奈”,由此也有了“一号守门员”这个专为外来女性“守门”的特殊岗位。
为确保阅兵村绝对安全,村内外部署了强有力的警戒力量,形成由外至内的公安、民兵、军队三重警戒防护网。于是,便有了“警戒力量军地派,村民不得出村外”的严格要求。
每名受阅官兵都按照编制佩戴指挥部统一下发的胸牌,每个胸牌都标明了个人相关信息,“人人胸前编号牌,不怕张冠被李戴”成了阅兵村一景。
在阅兵村,还有一怪让人自然想到这是军营的特殊产物——“晾衣绳上铁环甩,衣服洗好分类晒”。原来,每根晾衣绳上都固定有等距的铁环,晾晒衣服甚至毛巾,都有固定的晾晒区域,这样不仅整齐划一,而且可以起到防风的作用。
阅兵村齐聚全军精锐的武器装备,来自陆、海、空、二炮、武警各个单位的每台车辆都喷了各自军兵种的特色迷彩。阅兵村建在京郊某机场内,所有受阅装备都在跑道上集中训练,平时根本跑不到一块儿的汽车和坦克也成了对手,等速、标齐、卡距、骑线,样样都较着劲儿,成为阅兵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于是就又有了两怪——“车辆四面八方来,台台都得穿迷彩”“机场建到村里来,汽车坦克比着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