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九月九日电 题:三代人的“中国式婚礼”
中新社记者 邱江波 吴兰 成展鹏
“九”与“久”谐音,二00九年九月九日,因有“长长久久”之意,年轻情侣们掀起一拨注册结婚的热潮。
九日,记者在合肥市多个婚姻登记处采访发现,时代的年轮在翻转,婚房从出租屋、单位房到如今的商品房,婚礼从自办酒席到酒店大宴宾客……从中国三代人婚礼可看出中国百姓六十载的生活变化。
一九五四年 好穷的婚礼
一九五四年,经过媒人介绍,和男方见三四次面后的宋桂兰结婚了。
“那时候,生活很艰苦,条件不好,两个人结婚,没有嫁妆,没有仪式,没有房子,更没有现在的结婚照,真是简单”,宋奶奶用数个“没有”概括当年简单的结婚过程。
她说,当时自己的婚房就是租的二十几平米房子,房里只有一张床。家里所有的家当,差不多就是一口锅,三四个碗。好穷的婚礼,也不办酒席请客。
宋奶奶说,那个年代的婚姻很多青年是组织安排的,属于革命婚姻。组织上给她发一张结婚证,送两朵红花。再将各自的行李搬到一起,就算结婚了。而那时候,结婚的礼钱一般也就五毛钱人民币左右。
一九八一年 “三十六条腿”的婚礼
一九八一年,宋奶奶的大儿子经人介绍对象,结婚了。
那时候结婚,嫁妆有“三十六条腿”的风俗,也即五斗橱、板凳、桌子、床、大衣柜等家具加起来,要有三十六条腿。此外,被子、枕头等日常生活用品,最值钱的嫁妆当属收音机,电视那时候没有。
当时,宋奶奶儿子的婚房是单位分的一套一室一厅约二十多平米房子,地上打扫干净、墙面用石灰水刷光亮。宋奶奶家给媳妇买了手表、自行车和几件衣裳。结婚当天去娘家接新娘带去的是四瓶酒、十斤喜糖、十斤面条、四条糕、四斤肉、两条鱼等。
她说,那时候请厨师在自己家办了十几桌酒席。亲朋好友来的礼钱一般是二元、五元,如果是十元那就是非常多了。
二00九年 新时代的婚礼
二00九年九月九日,宋奶奶的孙子、孙媳在合肥市瑶海区婚姻登记处注册结婚了。
“现在的生活,跟我当年那是天壤之别,做梦也想不到的。”说到此,宋奶奶爽朗地笑了。她说,当年苦日子是过够了,过年前的一个月就谋划着过年买两斤肉,两条小鱼,买点面,也不抵现在平常的一顿饭。
宋奶奶说,现在年轻人结婚,基本要有一套新房,日常的彩电、冰箱等电器也不是新鲜物件了,婚纱照早早拍好。而结婚随的礼钱,一般亲戚都给四百元左右,而舅舅、姑姑、奶奶、外婆等一般都是几千块上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安徽合肥城市青年结婚早已不在自家摆酒席,而是在各大酒店大宴宾客,让亲朋好友前来见证幸福时刻。至于结婚购买什么物件,不可同日而语,朋友结婚的礼钱红包也日渐丰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