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药材香 农家致富收获忙

2013年10月10日15:5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扶贫 扶贫开发 农民增收 产业结构 中药材  经济效益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据西部开发报扶贫开发周刊消息,“今年是个丰收年,我家种了两亩党参,预计收入在两万以上,是以前种玉米的好几倍嘞!。”仲秋,走进威宁县海拉乡,独具彝族风情的民居错落有致的排列在公路两旁,极目远望,红色的土地上遍布“新绿”,连片种植的党参地将村庄点缀得生机盎然,村民王银兰一边在地里面给党参除草一边乐呵呵的和记者交谈。

然而,在两年多以前,这里还是一个让人提之震惊的穷乡僻壤,“朵以小河牛栏江,海拉汉子泪汪汪,男子十八打工去,女子嫁人不还乡。”正是当时海拉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海拉乡的转变源于该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中药材产业促农增收的战略部署。

选准产业,“党参之王”重现“江湖”

海拉乡与云南省接壤,红色的土壤、秀丽的风景是来人来到这个乡镇以后的第一印象。然而,这样一个恬静秀丽的地方也正是贫困扎堆的地方,由于位置偏远,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加之交通不便,农民生活贫困,是贵州省100个极贫乡镇之一。为了帮助这里的农户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2011年,该乡党委政府多次深入村寨调研,并最终把党参作为带动全乡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打造。

说起海拉乡的党参种植还得从30多年以前说起。

海拉乡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且土壤都是红土,适宜中药材党参生长,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人们就已经开始种植党参。“我们还在帮家里放牛的时候家里的老人就带着我们给党参除草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过,这种药材以前价格倒是高,就是管理比较麻烦,一年下来光是除草都要弄个5、6遍,就像人要随时随地理发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压一下尖,立秋以后就不能再动了······”说起党参种植,海拉乡海昌村村长邹元东如数家珍。

事实上在海昌村,像邹元东一样熟知党参种植管护技术的农户大有人在,海拉党参也一度因着优良的气候和精细化的管理问鼎高原党参之王,成为国家对外出口免检产品,党参一时间风头无二。然而,正是因为价格优良,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党参种植热潮,种植面积一路飙升,最终导致了价格下跌,海拉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生产出来的党参无法运输出去而无人问津。“还记得那一年价格从10多元一斤降到了几元,最后甚至都没有商家收购了,家里种了好几亩地收获了几万斤,最后只能是拿去喂猪了。”说起曾经的经历邹元东仍觉得胆战心惊。

2011年5月6日,威宁县委书记杨兴友亲临海拉乡召开集团帮扶工作专题会议,亲率28个县直部门深入海拉乡调研,并把海拉乡作为自己的帮扶联系点,至此,海拉乡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部门纷纷深入海拉调研,在交通、水利、产业等项目方面给与倾斜扶持。海拉乡抓住这一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精编项目,到县直、甚至是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争取项目。党参在当地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当即被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提了出来。在乡政府的努力下,2011年至今该县扶贫办累计投入582.43万元支持该乡发展党参产业,采取发放种苗、种苗补贴等方式对种植户给与扶持,极大的带动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一亩地需要400到500斤左右的种子,按照每斤20元计算,仅仅是投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现在乡政府统一育苗以后发给我们,种子钱节约了,种苗还有保障,只赚不亏,再没有什么担心的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啊!”范秀昌是今年开始种植党参的,去年由于担心市场价格一直没有栽种,今年年初范秀昌就开始到乡政府去领项目,如今,她家的两亩党参长势旺盛。“去年一斤的价格到25元,今年就按着20计算两亩的收入一定是两万多元了。”范秀昌说。

合作社引领,产业带动效益显现

如今,党参成为了这个贫穷村寨的主导产业。在海拉起航专业合作社的党参种植基地里,连片种植的党参一眼望不到边,当地不少农户正在基地里打工,王银兰家里种植了2亩地的党参,两个星期以前她自己家的两亩党参就已经完成了除草,现在在基地里打工每天50元的收入。“我们家里面地少,而且农民本小利小,家里也只有这点能力管护这两亩地,自家的搞好了到基地打工一天50元,一个月平均会过来一个星期左右,平时的开支就都有了,自家地里的收获了就是纯粹的收入了,种完今年再种一季修房子就有着落了。”王银兰便是文章开始提到的在地里除草的妇女。

发展到上千亩,社员达60多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海昌村200多户人家中80%以上人家均已种植党参,其中收入愈10万元的有50户以上。

眼下又到了除草的忙季,海昌村党参种植大户邹八斤正在田间忙碌着,一会叮嘱工人除草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一会又亲自做着示范,来来回回忙得不亦乐乎。他是近年来乡镇里率先种植党参的几位大户之一,2011年开始种植,2012年种植了10多亩,遭遇干旱的情况下收入达到10多万元,这更加坚定了邹八斤种植党参致富的信心。“党参是个好产业,又有政府扶持,今年我租赁了10多亩土地,把规模扩大到了32亩,收入估计在30万左右,纯利20万没问题嘞!”邹八斤乐呵呵的说。

自2011年党参项目启动以来,该乡在产业布局区域内优先扶持村寨里敢想敢为的青年率先种植,同时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扩大种植规模,以期建成规范化连片种植基地。产业发展过程中,扶贫部门累计投入了扶贫资金582.43万元,完成党参大田移栽8474亩,育苗3000亩,惠及18个村、4723户、12065人,党参种植合作社逐渐发展成为千家万户与市场之间的纽带。

目前,该乡已组建3家合作社,基地面积超过4000亩。海拉黄山中药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最先创立的,基地面积从2010年不到300亩发展到了如今的600多亩,去年,该合作社300亩基地党参产量达16吨,收入了300多万元,同时合作社育苗基地也发展到了200多亩,可以满足4000亩左右党参种苗需求。

今年年初,海拉乡政府同海拉黄山中药材种养殖合作社预订了价值158万种苗,预计在全乡范围内把产业发展到1万亩,建成万亩党参种植基地。“我们乡镇的地形比较特殊,全县耕种土地主要分为3个海拔梯度,根据这个不同的气候特征,我们分成了3个产业带,1500米以下是经果林产业带,1500米到2000米之间是烤烟产业带,2000米以上是中药材产业带,以党参为主,我们今年计划全乡要发展到1万亩。”海拉乡党委书记张浩指着漫山遍野的党参地向记者描绘着海拉乡未来的产业发展布局。

随着产业面积逐步扩大,接踵而来的市场问题成为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燃眉之急。“海拉的党参从最先的荣耀高原党参之王,出口免检产品到后来的没落再到今天的崛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了这样的经历,如何帮助农民规避风险是产业发展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海拉种植党参的历史悠久,且技术又都很娴熟,发展这个产业无疑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捷径,关键是开拓市场,引进企业开展深加工,保障产品的销售就是保障农民的利益。”张浩一语命中问题的关键。目前,海拉乡政府正积极与帮扶单位大明医药公司接洽,计划在海拉建立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运作模式,为群众提供种子,并与群众签定最低保障价格,保障合作社零风险,同时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开展深加工,为海拉党参产业保驾护航。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