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大山深处的“绿色财富”

2013年10月10日15:3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扶贫开发 贵州 绿色经济 农民增收 蔬菜产业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据西部开发报扶贫开发周刊消息,近日,记者一行驱车到修文县久长镇蔬菜生产基地采访,目之所及都是连绵的绿色,十几辆货车正等候在基地旁边,菜农们一边收割蔬菜一边商量着下一季的耕种的品种,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一个菜农的脸上。村民廖兴义种植了20多亩蔬菜地,今年开年以来已经收割了上万斤莲花白,他说:“种蔬菜周期短,见效快,我本来是做贩菜生意的,这两年种菜更划算,去年种了几亩地收了几万元,近年我租种了20亩,如果市场好的话收入十多万没有问题。”

打“时间差”,不愁销路

近年来,贵州把蔬菜产业作为全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增收效益明显。在遵义市余庆县,白泥大坝万亩连片蔬菜长势旺盛,碧油油的蔬菜承载了当地农民沉甸甸的幸福。“我去年种了七分地的蔬菜,仅是种植芹菜一年就收获了3000多元,今年打算多种一些。”日前,家住余庆县白泥镇梓桐社区的一位村民高兴地说。目前,余庆县蔬菜产业已发展到11.25万亩,全县5万多农户依靠种植蔬菜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余庆大规模种植蔬菜如何不愁销路?“余庆蔬菜关键是打时间差,走精品特色之路。”余庆县农委主任余忠说。

作为一个纯农业县,余庆县位于乌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且地势平坦、雨热同期。在培育壮大蔬菜产业中,该县加大蔬菜基地质量管控力度。按照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种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和统一收获的要求,使该县蔬菜生产显现出品种全、质量好、产量高、效益佳的良好态势。如今,余庆县的早熟蔬菜闻名省内外,优质新鲜的品质让余庆蔬菜每每走俏市场,也因在气候相对较高的的地方生长,这里的蔬菜早于其他地方蔬菜上市,既卖了好价钱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其实不仅仅是在余庆,对于整个贵州而言,全省适宜种植蔬菜的地域广布,气候的垂直分布和一些区域小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加之西南交通枢纽的交通区位,贵州蔬菜采取全省“一盘棋”,走“差异化发展、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拉动、开放带动、非均衡推动”的发展路子,全省上下形成了多个独具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或早熟,或晚收,或淡季,或特色。蔬菜成为了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路径。

近水近路,区域化布局

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地域性极强产业。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对这个地方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果蔬作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和发展,这一抉择有力地推进了贵州鲜果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让贵州蔬菜销往其他省份?贵州省积极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在公路、铁路沿线建设蔬菜产业带,近水近路、菜随水走、菜顺路兴,“线、面、圈、点”布局,形成以冬春、夏秋反季节蔬菜为主,主要产品周年均衡上市的产业基地体系。到目前,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405.6万亩,产量1800万吨,产值304.1亿元,农民人均蔬菜种植纯收入达到570元。山地精品水果也逐渐成为近年来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扶贫的主打产业之一。

如今,贵州产业带建设初见成效。依托大娄山区、苗岭山区、乌蒙山区和武陵山区中高海拔区域基地,初步构建了杭瑞、兰海高速公路沿线夏秋耐寒、半耐寒、喜温蔬菜产业带。依托南、北盘江、红水河低海拔河谷区基地,初步建成了三都-兴义和镇宁-关岭一线冬春喜温蔬菜产业带。同时,地方名优特产蔬菜和食用菌的区域化、规模化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围绕产业带,各地开展了排灌设施、运菜通道、产地市场、预冷库、采后处理等配套建设和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及品牌创建,引进和培育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引领,走产业化经营道路

眼下正是早秋蔬菜成熟的季节,在安龙县德卧镇金州农业开发公司的蔬菜基地里,数十名当地农民在基地里收割蔬菜。一名妇女一边收割蔬菜一边同记者说:“我在这蔬菜基地干活已有一年多了,除掉家里的开支每年还有几千元的余钱,确实比外面打工挣得多,而且公司运营比我们单干的成功几率大。”

金州农业开发公司是安龙县招商引进的龙头企业,安龙县充分借助土地肥沃,交通区位优越的良好条件,围绕打造10万亩优质蔬菜种植基地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该企业共同打造“跨国菜”,进一步打破传统零星分散的格局,加快规模化、商品化发展步伐。目前,该公司已在德卧、木咱等乡镇建设蔬菜规范种植基地2000多亩,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种植了韩国黄花菜、日本芥兰等多个优质蔬菜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等地。

金州农业开发公司承建蔬菜基地带动农民增收只是贵州省走产业化经营道路的一个缩影。当前,贵州已在全省55个县市区实施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多种模式开展产业化种植,扶贫效益显著,全省数十万农民因此受益。在惠水县涟江大坝,公司承建的数十个成片的蔬菜大棚吸纳了当地数百名农民就业,同时也为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不少农户因此成为了上班族,从此脱贫致富。

“蔬菜产业受供求关系影响较大,市场波动性强,个体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培育大户,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最为行之有效的路径。”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

按照规划,到2015年,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1500万亩以上,重点建设杭瑞、兰海、沪昆高速公路沿线三条夏秋喜凉蔬菜产业带,兴义-三都-贵广(三都以南)高速公路沿线冬春喜温蔬菜产业带,建成一纵三横四条优势蔬菜产业带。同时在重点产业带按区域配套建设蔬菜高新技术和产业示范园区、物流园区、新品种及配套技术试验站。

有了“打造果蔬输出大省”的清晰定位,省扶贫办设定了更加具体的框架和方案,这几年围绕这一主题,各地的发展突飞猛进。招商引资与果蔬产业化扶贫项目的有机结合,使扶贫资金发挥了重要的引子作用,吸引了大量外阜资金、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进入。通过在项目区组建和引进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培育加工、储藏、运销龙头企业,产业链条正逐步完善,产业化经营渐成气候,产业化扶贫效果逐步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不久的将来,“买菜何须到处走,来到贵州样样有”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