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城镇化,请尊重农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璐晶|两会现场报道
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说。
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时期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出现的‘城市化’和‘城镇化’两种说法,其实在英文中都是一个词(Urbanization)。没必要对这两个名词做过度解读,关键是明确城镇化的内涵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移动的过程。”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指出,“城市化的完整含义应该是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让进城就业的农民在城市定居,并享有城市居民享有的一切。”进城农民不应该是身份上属于农民,职业上属于工人,也不应该是地域上属于城镇,职业上还是农民,更不应该是大规模、长期化、一代接一代的流动就业。
全国政协委员、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中国城市化进程如果不能解决农民工的问题,这个城市化就是一个伪命题,是做不好的。”
“如何让农民真正市民化”、“中国的城市化应遵循怎样的发展路线”成为此次两会代表、委员和学者专家热议的话题。
嘉宾
傅军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王健林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
蔡继明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李成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
潘建成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樊纲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城镇化不是大城市化
王健林:中国的城镇化是目前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已经到了46.6%,规模是巨大的,成绩也非常大。但还存在最主要的三个问题:一是在空间布局上还是混乱无序的,乱建、乱盖,规划落后等等。二是内容,文化、配套设施、体育设施不够,只注重修道路、修房子;三是还没有解决在城市里常住的一些人,比如农民工的问题。
现在有上百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性大城市,有很多城市提出要建中国的“中心城市”,可能这种城市化布局就有问题,中国是容纳不了这么多中心城市、国际性大城市的。所以,中国城市化进程,从国家来讲,包括各个省,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城镇化不是大城市化,不是北京、上海、武汉这些城市再做大,这些城市再做大可能在资源上很困难,受资源制约,主要是中小城市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可能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发动机。
“十二五”期间,除了提高城镇化率以外,最重要的是提高城镇化运行的质量,使城镇化的进程和民生水平提高,让就业、文化、医疗配套相结合,使城镇化的成果惠及农民工,使他们真正成为市民。
潘建成:我们的城镇化率现在基本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估计还有20年会增长达到70%,此后的速度会放缓。在城镇化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拉美国家历史上所有人都向大城市拥挤的状况,导致大城市“贫民窟”、大城市病的出现。再者要避免出现每个村、每个镇都出现城市化的开发,这样不利于人口的适度集中,规模效应难以发挥,我认为发展县城比较合适,城镇化发展要注意这两端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