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暴雨袭京城 内涝拷问城市病

2011年06月24日10:5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城市内涝 暴雨天气 城市排水系统 交通压力 城市防汛 交通广播 城市病 北京交通 排水能力 交通瘫痪

市民出行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此次降雨正值北京交通晚高峰,对市民出行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积水导致京城多处断路。城西部地区拥堵路段首次打开主路应急掉头设施,允许车辆原地掉头从对向车道返回。据透露,昨天交管局122接警量打破近几年纪录,多以报堵点、寻求拖车帮助为主。

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启动一级加强上勤方案,全市交警和协管员全员冒雨上路疏导交通。同时,户外显示大屏和交通广播等不断播报最新路况信息,引导车辆绕行交通压力较小的道路。

受大雨影响,昨日下午,1号线、13号线、亦庄线等地铁部分区段停运。为方便乘客,已开通的14条地铁线路昨晚均延长一小时收车。民航方面,首都机场百余趟进出港航班被取消,另有数十趟航班延误,上千名旅客被迫滞留。

官方释疑多处积水严重

受暴雨雨影响,北京城西多处出现严重积水。有市民描述称,“路面就跟河一样,水深超过了1米。一辆夏利车被淹在路中间动不了,还有人推着车前行”。

北京市防汛办主任王毅介绍说,这次的降雨是今年入汛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具备三个特点,导致了积水。一是雨量大;二是强度大,北京一小时的降雨量达到128毫米,超百年一遇;三是范围大。

据介绍,涉及到积水的重点道路大约有10到20处,集中在西三环、西四环。比较严重的是五路居有60厘米的积水,还有莲花桥、丰益桥。

王毅表示,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一到三年一遇,这个标准解释起来就是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但是昨天的强度达到128毫米,远远超过这个标准。所以会发生积水,我们城市的排水管网只有天安门那样的重点地区排水能力比较高,其他地区的排水能力较低,也就导致近几年会频繁发生积水。

“如果要提升排水能力,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条件,比如最初的管网建设、城市规划等等。但是我们总结下来,每次积水主要是发生在京城西部地区,这是由于京城的西部地势造成的。”他说。

谈及是否考虑投入资金提高北京市排水能力,王毅说,城市排水设施和排水能力也决定了积水的程度,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希望将最低排水标准从最低一年提高到最低三年,达到三到五年一遇的标准。但是仍在研究过程中。

城市内涝引各方反思

此前,武汉、南京、杭州、南昌多地也出现城市内涝。媒体指出,近年来,一下雨就面临“汪洋大海”的状态,正在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顽疾。7年前北京遭遇过大水淹城后,北京逐年加大对城市防汛,特别是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改造力度。然而面对昨天的这场暴雨,京城仍“难逃一劫”。

媒体评论指出,尽管中国也有一部《防洪法》,但在防城市内涝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建议国家应专门制定《城市防洪法》,规范城市内涝的预防、规划以及政府责任,同时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人民网的评论文章指出,一场大雨就让一座城市瘫痪,委实令人沉思。下场暴雨就让城市窘态百出,几成泽国,便不能不让人对这座城市的发达指数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打个问号。

文章说,城市内涝是考验更是拷问,城市管理者应该思考两方面问题。一,政府部门在准确预报暴雨的同时,能否准备更为详细的应对措施?如何有效应对突发的城市大涝等瘫痪局面?二,如何合理规划城市,特别是其地下布局?

文章表示,避免悲剧重演,最好的办法就是吃一堑长一智,在以后的规划中,别再只注重面子忽略了里子。提前应对,方可临危不慌。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才不会再次犯错。

《新京报》的社论指出,昨天这场暴雨和7年前那场暴雨的降雨量相当,因而也直接证明,北京的城市内涝问题并没有得到本质改观;而且近期南方城市的内涝,北京也未见有明显的应急防范措施。

评论称,暴雨不可能准确预报,但是,却可以把排水、蓄水、渗水等工作做好。这个标准不是每年都疲于应付,而是真正富有远见和智慧,其应该一方面不让市民再受内涝之苦,另一方面,又让严重缺水的北京能真正享受“天赐大雨”的“红利”。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