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而且是值得研究的,所以就出现了研究腐败和反腐败这些方向的专业人才,而其中职务犯罪侦查的专业性技术型更强。现在大力培养这样的专业人才,加强实践的理论指导性是很有必要的。
严厉打击职务犯罪,就必须提高职务犯罪侦查的能力和效率。而要提高职务犯罪侦查的能力和效率,就必须努力实现职务犯罪侦查的专业化。要保证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一方面要重视合格人才的遴选和引进,另一方面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育和养成
用“硕士”对付“硕鼠”?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将联合培养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据了解,由检察机关和高等院校共同有针对性地培养职务犯罪侦查专业人才,在国内尚属首次。
这一人才培养计划一出台,即引来一片争议:许多人认为设置这样的专业没有必要。
一方面,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长期以来倍受人们的痛恨;另一方面,人们的注意力往往过多地放在了反腐者的意志、决心和责任上,对于反腐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人们通常认为“不是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国内首个“职务犯罪侦查方向法律硕士班”的发起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家弘教授认为,严厉打击职务犯罪,就必须提高职务犯罪侦查的能力和效率。而要提高职务犯罪侦查的能力和效率,就必须努力实现职务犯罪侦查的专业化。
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领导也认为,这一培养计划是“加强高层次职务犯罪侦查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实践性、专业化、高层次职务犯罪侦查人才的培养”。
反腐研究从理论转向实践
著名反腐学者、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近年来频频应邀前往各地培训执法人员,对于国内首次出现的“反腐硕士”,她认为,这说明腐败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学科,需要培养专职人员来进行研究。
“鉴于腐败犯罪近年来在我国的严重程度,在学术领域已经成为了一个研究方向,反映到研究生教学中,腐败也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且需要培养专门的人才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林喆说。
据了解,早在2002年,林喆和某重点大学另外两位教授合著了《腐败犯罪学研究》。
“当时这本书的出版就标志着腐败犯罪学已经成为了一门学科,我们当时就制定了这个学科的学科体系。现在‘反腐硕士’的出现表明反腐败研究进入到了实践阶段,这是很有必要的。”林喆说。
事实证明,“反腐硕士”的创立者们的确更关注职务犯罪侦查的实践和技术层面的问题。
据了解,按照最高检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协议规定,以最高检反贪总局局长和两位副局长为首的大检察官们,将给人民大学的法律硕士上课,并且担任他们的导师。此外,这些学生还有机会去检察院实习。
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何家弘介绍说,参加这个班的学生无需缴纳任何额外费用,兼职教授的讲课费全部由学校支付。班级的设置也并不改变现有的学科体系,只不过是在选修课上做动作。对于这个班的学生来说,必修课和其他班学生一样。
何家弘希望这些“反腐硕士”今后能成为国家反腐系统的实用人才。但事实上,因为学科设置并无改变,他们今后所领的毕业证、学位证与其他学生并无二致。
腐败新特点催生反腐专业人才
《法制日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从近年来腐败与反腐败的实践来看,腐败现象与腐败行为不断增多,新的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不断涌现,对于反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表明,2009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各类职务犯罪案件29462件37750人,与2008年同期相比,立案人数上升0.8%。其中,立案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9206人,大案16756件,县处级以上干部2108人;立案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8544人,重特大案件2928件,县处级以上干部265人。
此外,腐败主体向基层渗透、腐败官员年龄越来越年轻、买官卖官、“裸体”做官、官员赌博、身边人腐败以及各种不正之风衍生而来的形式较为隐蔽的腐败等新特点的出现,都昭示了反腐形势的严峻性。
“腐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而且是值得研究的,所以就出现了研究腐败和反腐败这些方向的专业人才,而其中职务犯罪侦查的专业性技术型更强。现在大力培养这样的专业人才,加强实践的理论指导性是很有必要的。”林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