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活力也更现实的一代
近一段时间描述中国青年一代的其他方面特征的文章也频频在许多国家媒体上出现。加拿大《环球邮报》5月4日的一篇文章称,今天中国的年轻人对过去的事情“不感兴趣”,而是津津乐道于中国今天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文章认为,中国当代青年和几十年前的那代人相比,对物质富足的追求欲望更强烈,而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则相形见绌。文章说,相比前辈,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更聪明,更有活力,但也“更现实主义”。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日前的一篇报道称,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愈来愈深地融入全球化,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不仅受政治、也受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现在的“80后一代”吃比萨饼、汉堡包,穿NIKE,看NBA和欧冠,也用iPod。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对自己文化主体的焦虑愈来愈强烈,所以需要在相当程度上拥抱民族主义,因此这一代年轻人“是最国际化的一代,也是最具爱国主义的一代”。
德国《世界青年周刊》5月3日报道称,西方曾指望把“网络自由”和“性解放”作为攻占中国年轻一代人的武器,但现在显然让他们失望。德国《基督教日报》最近一篇题为“中国年轻人的偶像”的文章说,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中国,青少年们的偶像世界也同样让人眼花缭乱,各种明星数量之多和兴起速度之快让“粉丝”们无所适从。但只有一个“明星”在中国是超越代沟的---毛泽东。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传媒学教授安德斯·鲍威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西方对中国青年的关注一直都没有间断过,其中最为外界所熟知的,便是“中国民主化出现在第几代身上”这一问题。鲍威尔说,西方关于中国青年的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发生变化,如在本世纪初,许多人称中国刚刚长大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为“被宠坏的一代”和“经济的一代”,即除了自己和金钱,对别的都不关心。不过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青年原来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
中国新一代青年的“内忧外患”
美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5月2日的文章称,在经济萧条的今天,全世界都渴望中国救市,中国自己也希望通过扩大内需提振经济,而最关键的一环却握在中国年轻一代手里。文章称,和祖辈相比,年轻一代更敢于花钱、尤其敢于利用信用卡提前消费,他们热衷户外活动,并具有国际新颖的消费潮流,如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不过,文章也担忧地称,经济危机造成毕业生和青年就业的巨大困难,显然抑制了本应最有希望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欲望。文章认为,中国刺激内需计划成效如何的关键所在,是能否让青年对自己的前途具备足够的信心。
美国《侨报》1日报道称,在五四运动90年后的今天,国际风云急剧变幻,昔日的现代化已被当今的全球化所取代,而昔日之帝国主义已为当代之资本主义所掩饰,但中国青年的内忧外患犹在,“只是内忧已经变成了一胎化政策的深度社会影响和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危机,外患则是不断翻新的中国威胁论以及一场美国危机、全球买单的金融风暴”。
德国东亚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格日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国际更关注中国青年的政治情绪,但和中国对世界的冲击一样,中国年轻人对世界的冲击将首先来自经济领域。根据最近麦肯锡咨询公司公布一份报告,中国的富人比美国和日本的富人年轻20岁,其中高达80%的人不到45岁。而且,年轻人正在不断地进入中国新的产业领域,年轻企业家不断涌现,并拥向世界。
中国青年一代得承受磨炼
实际上,各国青年近年来都受到关注。在日本,青年不仅是一个“代际”概念,而且被视为与日本的历史传统、价值判断等各种规范相抵触的另类。许多人在向外国人说明日本的“常识”等时,常常加上一句补充说明:“现在的年轻人除外”,意为年轻人不守规矩是常见现象。
在英国,国际民调机构YouGov不久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4000名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年轻人,90%在年满21岁时成了“负翁”,其中20%负债高达1万英镑。这些青年除了继续借新账还旧账外,只能回家“啃老”。更令西方人担心的是,西方的年轻人对国家越来越漠不关心。英国政府近日计划推出一项新政策,要求所有年轻人在毕业之际宣誓效忠女王和国家,以加强对年轻人的爱国教育。英国首相布朗还表示要采取更多措施强化英国公民的国家荣誉感和归属感,但不少英国年轻人却反对这一计划。
2009年以来,法国不少大学校园里突然空荡荡的,许多学校罢课已经持续了几个月,东南部格勒诺布尔的几所大学从去年12月至今没有复课。法国现在的青年是有史以来学历最高的一代,但失业率是法国平均失业率的3倍。近来一些法国媒体把这些青年称为“绝望的一代”,称他们已对未来感到幻灭,无法融入社会。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很多法国大学生把今后就业的目光转向了海外。该节目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逃离”。
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认为,今天中国青年,是自近代以来,最具“国际标准”---离国际主流社会最近且利益关联最重的一代人,也是最开放、最自由的一代人。他说,这一代青年与西方发达国家青年有极大共性,知识结构甚至娱乐爱好也大致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青年正处于社会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也得承担中国处于向大国迈进以及初级发展阶段的各种苦痛及磨炼。“任重而道远”仍将是他们的座右铭。独生子女、应试教育、就业难关等,是这一代青年人必须面对的国情现实,他们需要的是乐观、勇敢、创造、务实的精神,去克服自身的弱点,这不仅是这一代人的命运,也决定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因为占人口最大多数的中国青年仍将是世界青年中最积极的力量。
北京青年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冯松青认为,在如今开放的环境下,现代青年在经历了诸多大事件后,会更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青年一代是改革开放受益的一代,他们的责任意识应该进一步增强。 (本报驻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典、日本记者 温燕 陶短房 青木 雷达 乔生●本报记者 王娜 崔寅●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