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结束之际,尽管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将整合的消息被否认,但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仍表示,金融领域正在考虑建立一个大部门。
不仅是金融领域,有迹象表明,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的“大部门制”概念将成为2008中国改革重点。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 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门体制无疑能降低行政成本,有效避免政出多门。
“大部门”的大期待
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目前共有组成部门28个,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8个、办事机构4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0个、直属事业单位14个,另外还有100多个议事协调机构。而同样的统计数字英国法国都是18个,美国15个,日本则只有1府12省厅。虽说部门数量并非衡量政府管理优劣的惟一依据,但汪玉凯认为,机构职能重叠引发的政府管理问题是现实中不争的事实。
举例来讲:中国是民航总局管空运,交通部管水路公路,铁道部管铁路,而美国的运输部则统管海陆空运输;美国农业部的职能,大体涵盖中国的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多个部门;而一个美联储,则涵盖中国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及央行的功能,这些均体现了“大运输”、“大农业”和“大金融”的概念。
2004年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之时,就有舆论认为,“有利益时大家抢,负责任时大家推”,事件背后是管理缺位。汪玉凯指出,这种现象并未改变。实行大部门制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要求。
“大部门”的大设想
怎样设置“大部门”?这是必须通盘考量的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熊文钊教授是较早呼吁“大部门”体制的学者之一,他提出,部门设置一方面要考虑专业事务由专业部门管理,同时要考虑关联业务由大部门集中管理,以避免部门间相互扯皮。
根据这一原则,熊文钊认为应形成大部门体制的普遍化。例如:实行包括农林牧副渔和农田水利综合管理的“大农业”模式;整合民航、公路、铁路、航运以及管道运输形成“大交通”模式;整合社会救助、保险、优抚、福利等的“大社保”模式等。
能源关系经济大局,涉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可再生能源等方方面面,目前处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电监会多头监管的状态。虽然2005年成立了国务院能源办公室,但实际办事机构仍是仅有30多人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只是一个司局级单位,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公司却都是部级或副部级建制。能源部呼之欲出,却又犹抱琵琶,这无疑是今年值得关注的看点之一。
“大部门”的大考验
尽管大部门制有国外成功经验,但立足中国国情,建立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力?这需要未雨绸缪。
汪玉凯认为,过去是“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导致政府运行成本太高、效率太低,甚至部门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但大部门制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对一个超级部门进行监督恐怕更难。他建议,进行部门设置时既要考虑部门之间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对分离,同时大部门内部也要考虑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相对分离。
“仅仅为了大部门而设置大部门,注定要失败。”在汪玉凯看来,实行大部门制只是改革全局棋中的布局,因为大部门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最终必然涉及党政、人大等系统,从中国国情出发,必需考虑党的权力和政府权力的对接。
另外,成立一个新部门容易,难就难在撤掉一些部门,拿掉哪个部门都不会乐意。汪玉凯认为,大部门制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应该选择职能交叉突出、涉及公众服务对象广泛,舆论呼声比较大的部门着手,比如能源、金融以及交通领域,然后逐步扩大。
作为十七大报告的起草人之一,郑新立去年底曾透露,实行大部制的具体方案正在研究。汪玉凯预测,今年3月新一届政府班子架构,就会看到大部门体制的思路。(记者 郭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