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抓好质量安全工作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质检总局按照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方针,对产品实行统一的质量监管,全面加强质量立法和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方式,加强执法力量,对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每年开展全国范围的专项整治,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
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依法开展质量工作奠定了法制基础。
二是加强了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等质量技术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了确保质量安全的技术保障体系。
三是完善企业质量监控体系,帮助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在出口商品企业,推行了生产过程监管、产地检验与口岸查验相配合的制度。
四是建立并完善出口商品法定检验目录、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生产许可、监督抽查、质量诚信等制度,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五是加大扶优扶强力度,推出了名牌评价和出口免验、国家免检、地理标志保护等措施,扶持优质产品、优良品牌、优秀企业和优势产业发展。
六是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广泛组织开展区域专项惩治活动。
七是加强对质量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质量从业人员的素质。
八是规范产品售后服务,深入开展质量维权活动,“三包”制度广泛推广。
九是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已开展了缺陷汽车、缺陷玩具召回工作,召回范围将逐步扩大。
十是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质量工作,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形成了社会合力。
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
目前,我国共有食品加工企业约50万家,其中,有规模的大中型企业15万家左右,生产的产品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政府监管部门按照“抓大管小”的指导思想,抓好大中型企业的产品质量,管住小食品加工企业、小作坊,使食品监管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一是严格实施了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这项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生产许可、强制检验、准入标志。所有28大类525种食品全部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到今年6月底,共向生产企业颁发了104700多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食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同类食品的90%以上。同时,已开展了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7类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工作。
二是全面加强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整治工作。对35万家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进行了专项整治。其中,1.6万余家小作坊停产或转产,8158家小作坊被强制停产,4272家小作坊实行联合、兼并,19万多家小作坊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查处的无证生产、违规生产的小作坊26726家。小作坊食品的平均抽样合格率由2005年的60.3%提高到2006年的70.4%。
三是加大了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开展区域性、行业性整治。
四是实行了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区16030个。
五是严厉打击食品生产“黑窝点”和使用非法添加物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3万人次,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金额近2亿元,取缔食品制假“黑窝点”180个。并实施了“百千万工程”(百市、千镇、万村),集中整治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
六是大力加强了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和食品认证工作。我们制定了食品安全标准中长期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对1万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14万多项企业标准进行了清理,并对现有246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组织开展了修订,新制定了200多项国家标准。在食品认证工作方面。我们基本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建立了饲料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食品质量(酒类认证)、绿色市场认证等多种形式的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目前,有机产品认证面积达230万公顷,已进入世界前10位;18个试点省的286家出口企业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展了认证试点工作。
七是严把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关。我们全面加强对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对出口食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实行备案管理,完善种养殖基地的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体系,完善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保证进出口食品安全。
三、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
我国的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原材料和装备类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有色金属和石化行业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和实物质量已与国际水平接轨。发电成套设备整机机组的等效可用系数提升到85%以上。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大幅度提高。
二是消费类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幅度提高。电视机、洗衣机、家用空调等达到国外先进水平,50%的冰箱超过欧盟能效A级水平。米、面、油、酱油、醋等基本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1.4%。
三是高新技术产品性能明显提高。通信网络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音频视频、新型显示器件等产品的主要功能和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质量水平。
四是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一般民用工程合格率达到96%,国家重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长江三峡大坝、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工程质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商业、旅游业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食品质量水平在稳步提高。2001年全国普查食品的抽查平均抽样合格率为60.3%,到2006年已提高到了77.9%。今年上半年,对粮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糖果制品、酒类、蛋制品等21大类食品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查,共抽查了3362家企业生产的3931种食品。结果是:合格食品3345种,平均合格率为85.1%。对于出口食品,2004到2006年,中国对美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分别是99%、99%、99.2%;出口到日本的合格率分别为99 .9% 、99.9%和99.8%;出口到欧盟的合格率分别为99.8%、99.9%和99.9%;平均合格率高于99%。
四、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进一步加强
针对近一个时期产品质量包括出口食品质量状况,质检总局将会同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认真从源头抓产品质量。要围绕符合标准,特别是出口产品要符合进口国的标准和要求这个核心,努力从建立制度、落实责任、严格监管等方面加大质量监管工作的力度。
二是加强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现阶段要全面加强进出口产品,包括法检目录外的全部进出口产品的安全、质量把关。
三是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今年计划完成2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四是加强对认证认可的监督管理,规范认证市场。要强化卫生注册工作,进一步细化影响安全卫生质量关键环节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生产工艺控制等要求,并加强动态监管。
五是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加大对质量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六是加强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加大抽查的范围、频次,及时发现问题。
七是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常态化,加大快速反应的力度,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八是要构建长效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按照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方针,构建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
九是要把质量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企业,加强对逃避检验检疫监管的不法企业的执法打击力度。
十是加强质量信息发布和国际合作。对媒体报导中反映的质量问题,要立即调查,核实真伪,及时公布查处结果。要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建立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增加交流和沟通,妥善解决双边贸易中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
作为主管质量的政府部门,国家质检总局将认真履行职能,抓好上面这些工作,着力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提升我国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007年7月20日上午,国务院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办公室举行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介绍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