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共走“一盘棋”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从“专利高地”变成“创新产出高地”

前几天,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收到了浙江某制药企业的感谢信,缘由是中心出具的专利分析报告,帮该企业避免了一次侵权纠纷。在长三角地区,类似的知识产权“来来往往”现象已十分常见,在界面更宽广的跨地区“棋盘”中,苏浙沪三地的专利人和企业得到了更多发展空间。

作为知识创新集聚区域,长三角地区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一直在全国占有较高比例。2006年,苏浙沪三省市的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24.8%,其中发明专利占全国总量25%,高校专利申请量占全国高校申请总量的34.1%。三地达成共识:要把“专利高地”变成“创新产出高地”。从2005年起,包括南京、杭州、扬州、上虞等在内的20个城市,陆续加入知识产权服务合作联盟中,“大棋局”的雏形渐渐清晰。

最近,70多岁的上海市民老杨特别兴奋。他发明的一项埋地式变压器技术,被列入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重点项目后不久,就收到了来自江苏宜兴的佳音,眼下正进入合约签署阶段。老杨感叹,以前总觉得“长三角3小时经济圈”的概念离自己很远,通过这次专利实施,才真切体会到“棋盘越大,机会越多”的道理。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仅由上海牵头举办的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大型推介活动已达数十次,推介项目1100多项,已有280多项初步达成协议。

不仅仅是上海输出专利技术,江苏、浙江的项目也在你追我赶。在成立不久的上海市生物医药交易中心挂牌的100余个项目中,来自苏浙的高校、科研院所项目占50%以上。中心还参与了其中部分优秀项目的产业化工作,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合作申请一类新药证书、与宁波仁健药业公司合作开展GMP认证等项目,都在稳步推进中。

跨地区行政执法,降低维权成本,是这盘“大棋局”又一法宝。浙江有位专利权利人在上海发现有侵权产品出售,浙江省知识产权部门收到维权请求后,立即转交给上海知识产权部门处理,最终仅花三个半月就完成了调解。如按照传统的属地化管理模式,同样的侵权事件,维权人需先向上海相关部门提出请求,维权成本相对较高。

活跃的中介市场,是让“大棋局”活起来的关键。长三角地区虽有数百家专利代理公司,但能在专利诞生后参与“包装策划”,从而帮助找到投资者的专业服务公司仍寥寥无几,影响了区域内专利交易和实施的效率。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志兴认为,知识产权服务类企业离市场最近,又有利益驱动,是促进知识产权实施、交易的一支“生力军”。未来几年内,苏浙沪三地相关部门将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专利包装公司”落户。(记者 章迪思)

来源: 解放日报

相关文章:
国新办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等举行发布会
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两高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复制光盘500张属犯罪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进展》白皮书
知识产权局: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需统一协调
中欧共同出资逾6000万欧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吴仪: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英经贸联委会第6次会议关注知识产权保护议题
受制内外"三重困境" 透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