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基层财政为啥那么困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4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当前我国财政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基层财政相当困难。基层财政是指县、乡两级政府财政,其困难突出表现在收不抵支,赤字大,债务负担重,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严重不足。造成基层财政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乡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不规范,即事权不清,在此情况下,各级政府间事权层层下放,而财权却层层上收。目前基层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不断增加,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救济、支农支出等支出大都由基层财政负担,例如,据调查,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78%由乡镇负担,9%左右由县财政负担,省负担11%,中央财政负担不足2%,又如,预算内公共卫生支出的55%~60%由县乡财政负担。而在许多国家,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大多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从财权来看,基层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没有举债权,也没有独立的主体税种,收入主要依靠共享税,使其掌控的收入极其有限,据统计,目前拥有占全国人口70%以上的县乡财政组织的收入仅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0%左右。可见,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是基层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

二、政府和财政的级次过多。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五级政府体制,即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县、乡镇等五级。相应地,财政体制也实行这样的五级体制。按理说,每一级财政都应该有自已的主体税种,以保证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目前我国的主要税种不多,建立五级分税分级财政相当困难。这样的多级体制,在国外也很少见。另外,过多的政府级次还会造成机构重叠,人员臃肿,既增加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又影响其效率。

三、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分级财政体制是以分税制为基础的,目前我国的税种虽然也分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但地方税种都比较小,收入不稳定,更主要的是地方没有税收立法权,缺少主体税种,特别是县乡财政没有主体税种,没有形成完整的地方税收体系,这使得基层财政的收入来源缺乏保证,取消农业税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四、转移支付不足。在实行分税制的国家,并不一定要求地方政府用自已组织的收入弥补其支出,通常是中央和上一级财政的收入大于支出,地方或下级财政的支出大于收入,其差额由中央和上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予以弥补。目前我国的问题是,转移支付的形式很多,其中用于均等化的一般转移支付总量偏小,而占比重较大的专项补助很不规范,人为操作因素较大,起不到均衡地区间政府财力差距的作用。

根据上面对县乡财政困难原因的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提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救济、支农、基础设施和交通通讯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职责,并通过法律制度固定下来,使得基层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此外,应积极推进政府财政级次改革,试行“乡财县管”和“省直管县”;完善地方税收体系,适当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改革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使之成为地方政府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安体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 《新青年·权衡》杂志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