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揭露外资药企垄断多手段 技术垄断是价格垄断根源

2013年09月06日16:1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垄断 技术垄断 扩张路径 价格垄断 盐酸克仑特罗 白加黑 瘦肉精 CT 垄断行为 信力

中新网9月6日电 近期,随着我国《反垄断法》实施迎来了五周年,与企业垄断相关的话题逐渐升温。近期反垄断剑指外资医药食品企业的消息接连出现。先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强生公司因限制“最低转售价格”构成“垄断”,判赔53万元。继而针对奶粉等食品企业反垄断的消息不断。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现常青集团下属常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顾问戴立权透露,据多年来观察到的外资医药企业在华垄断情况,总结了外资医药企业垄断竞争的三种手段。

技术垄断:是价格垄断背后根源

戴立权认为,时下常说的价格垄断并不透彻,事实上外资医药企业价格垄断的背后根源是技术垄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医疗器械行业,CT、DR的管球技术垄断在业内尽人皆知。CT、DR的管球,是产生X线、进行扫描诊断的核心器件,是CT、DR器械的“心脏”,而管球的研发生产技术一直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数十年间,国内企业曾有尝试研发的,但因为外资的专利技术垄断捆缚我国科研机构手脚,知识产权屏障束缚CT、DR球管技术的研发突破。目前,全国的医疗单位全部依赖外资企业的进口才能获得管球、才能使用CT 和DR。这意味着在技术垄断之下,外资企业定什么时候发货给你就得等到什么时候,没有话语权;维修工程师来安装调试管球,说一个小时收费多少美元,你就交多少美元,因为垄断了技术,进而垄断了价格和服务。有人比较过,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在中国的价格,而在国外的服务却优于给中国提供的。

渠道垄断:收购国内药企 雪藏国产品牌

让戴立权记忆犹新的是,2006年那一场沸沸扬扬的拜耳对东升盖天力的收购案。拜耳拿10亿余元人民币收购东盛盖天力,其后果是,整个“白加黑”、“小白”、“信力”等国内知名品牌、以及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和管理团队被打包成为一个利润奶牛,被拜耳轻易牵走。而拜耳在中国的大众健康业务从此扩大了不止一倍。一跃,拜耳被推上中国市场排名前十的OTC品牌之位。原本是流通着本土品牌“白加黑”、“小白”的全国渠道网络,现在成为拜耳旗下产品的扩张路径,从此,拜耳品牌各类产品源源不断输送进入中国市场的道路被大大拓宽,而中国本土的众多产品除了一个白加黑,其他的却未见在这条通路上不断做大做强。“这正是渠道垄断的特点,该雪藏的品牌,人家就把你雪藏。渠道在人家手里,主要用来输送的还是人家自己的产品。”戴先生说。

隐形垄断:国产停产药物 外资药品大卖特卖

“还有一类垄断,不容易归类,暂且可称隐形垄断。” 戴立权进一步指出,典型的例子是,以瘦肉精原料“盐酸克仑特罗”为主成分的一系列药物,被发现可导致心肌肥大等毒性损害,早在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评价认为,“具有潜在滥用风险,临床价值有限,长期不合理使用可对患者心肺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在我国使用风险大于效益”,鉴于此,国家药监局决定停止盐酸克仑特罗的片剂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药品批文,随后国产的“盐酸克仑特罗”的气雾剂型、粉雾剂型都陆续自行停产下市,然而,外资生产的“盐酸克仑特罗”复方制剂“易坦静”、葛兰素史克生产的“万托林”(另一种瘦肉精“沙丁胺醇”)吸入剂型却在中国市场又是宣传又是大卖特卖,赚了个钵满盆满。这不禁令人生疑,连瘦肉精也被外资垄断?难道中国人生产不出来安全的“瘦肉精”药品?

戴立权认为,“在保证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大政方针不改变的前提下,针对外资钻中国政策空子、形成垄断势力的现象,现在的确到了认真研究种种垄断行为、善加应对的时刻了。”(中新网健康频道)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