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就诊扎堆 专家称分流难在医患之间缺信任

2011年02月15日15:5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患儿 医患 分流作用 儿科门诊 静脉用药 儿童感冒 导医服务 两儿 诊疗 C反应蛋白

现场

一方人满为患,一方有潜力可挖

实际上,李先生在儿童医院的看病经历,很多家长都有过。春节前,记者跑了包括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童门诊在内的多家医院,发现有些“旱涝不均”。

春节前的一天早上7点,在复兴门北大街二环路儿童医院一侧,记者看到不少家长抱着患儿,急匆匆地朝医院奔去。

拐进儿童医院地界,虽未看到几天前媒体镜头中出现的排上二环路的挂号大军,但双行排列的队伍已排到医院急诊大楼门前,如单行排列,队尾早就该上二环辅路了。

在儿童医院狭促的地面上,停满了私家车。记者在停车场入口处,被那壮观的场面吓了一跳:两排汽车,沿着黑龙江宾馆向北排去,队尾甚至拐进了月坛南街。

“凌晨4点钟就有车进来了”,一管理人员称。“过了6:30就没地方停车了”,在一旁等候车位的私家车主也说。

步入门诊大楼,从地下一层到地上三层,满眼都是患儿和家长。在内科诊室分诊台前,电子屏幕上反复显示着候诊号码,广播在同步滚动播报,病历本摆满了分诊台。一位负责看护儿童游戏设施的大姐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已持续了一段时间,人多的“脑仁儿都疼”。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输液大厅: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在输液的患儿,每一个挂钩上至少吊着两个药液袋。找不到挂钩的家长想出各种招数,或就地取材,或自带粘钩,或直接举着药液袋。

一方面,患儿太多就医难;另一方面,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高负荷运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记者注意到,二三层的内科诊室各有十余位专家在同时出诊,即使这样,门口候诊患儿仍然排起长队。在二层一个诊室,一位副主任医师忙得无暇喝水,卫生间也顾不上去,午饭一推再推,一上午接诊了五六十位患儿。“工作强度大,精神压力也大。”她说。

据统计,2010年,儿童医院年门诊量达240.5万人次,患儿数量逐年持续增长,日均7000余人次。医院全年坚持24小时门急诊和无假日门诊,实行连班制,中午不停诊,小夜班更是延至晚10时30分。

为缓解患儿就医难,儿童医院把80余位退休专家也返聘回来,继续出诊;凡是寒、暑假和病人高峰期,则启动应急预案,调动相关科室有资质医师和专家支援门诊。潜力可以说挖至极致。

流感高发期,北京儿童医院人满为患,本市另一家儿童专科医院儿研所也大抵如此。

综合医院的儿科又如何呢?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记者看到儿科门诊室位于门诊大楼南侧一座小楼的一层,空间相对独立,环境也比较安静,避免了与成人门诊混在一起容易交叉感染的可能。

拨开厚厚的棉布帘,走进儿科门诊室,几乎听不到孩子的哭闹声,在靠窗的一排椅子上,坐着十来位候诊者,面积不大的输液室里,七八个患儿正在静静输液。

儿科主任刘桂兰告诉记者,医院儿科实行24小时门诊,现在日门诊量在200人次左右,每天最多可以接诊300人次,也就是说还有1/3的接诊余力。

记者在协和医院儿科也看到了类似场景:走进儿科门诊室,分诊台前有十来个坐椅,候诊患儿和家长不是太多,环境也相对安静。

北医三院和中日友好医院,是坐落在北三环外的两家三级医院,春节前,记者也探访了这里。

北医三院儿科门诊现有硬件设施稍差些,不过儿科主任童笑梅表示,今年新门诊楼启用后,就医条件将大大改善,届时门诊室将由现在的5个扩充至10个,接诊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

中日友好医院也设有独立的儿科门诊楼层,环境相对安静。儿科主任周忠蜀介绍说,现有4个诊室,日接诊量400人次左右,在流感高峰时,接诊能力还可以挖潜。

一方是患儿人满为患,一方是诊疗仍有潜力可挖。如何实现分流就诊成当务之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