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播放短片)
捐血民众1:
5点(来的)。
记者:
这么早来,为了什么?
捐血民众2:
牛排。
记者:
几点来排队的?
捐血民众3:
大概6点半。
记者:
是为了什么?
捐血民众3:
我们是热血青年。
解说:
血荒年年有,台湾的捐血中心则另出其招,与牛排业者合作。只要在名额限制内捐血,就送价值500元左右的牛排套餐券,这一招果然奏效,民众纷纷赶来。当然大多数人也并非都冲着免费午餐而来,捐血只为送上一份爱心。
记者:
觉得这样送牛排吸不吸引你?
捐血民众4:
还好,只是陪朋友来,我只是想救人。
解说:
事实上,在实行自愿无偿献血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血荒的困扰。即使是在美国,血荒也同样存在,以纽约为例,登记捐血的数目尚不及各医院需求量的一半。对此,不少地方就采取对献血者各种各样的补偿来鼓励积极性。
武警战士:
我第一次献血,有点激动。
赵士恒(稀有血型者):
大家都知道你是RH阴性,我也是RH阴性,这种感觉就是觉得挺亲的。
解说:
按照我国《献血法》的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需要输血时可以免费使用其献出血液量的3倍的血液。不过让人遗憾的是授血者必须先缴纳各种费用,然后再凭借有关手续办理免费的减免,而整个过程之烦琐、操作之不便,让不少人止步于前。
此外,时不时报出的血站工作人员管理不善,收入不菲的消息也阻止了一些人的献血热情。
这是去年年底曾被各大网站转载的照片,这一袋血浆没有被用来治病救人,而是被当花肥浇灌兰花。标签上标明来自成都市血液中心,采血日期为2009年10月3号,失效日期为2014年10月3号。血浆当肥料的做法立即引起了网友的义愤。与此同时,成都市血液中心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甄处长(成都市卫生局宣传处处长):
我们一定会把这个事情办好,因为我们经历了地震这么大的灾难,然后这么大的献血量、这么大的用血量我们都没有出现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希望大家相信我们有能力把这个管好,也希望他们不要影响献血工作。
解说:
虽然事后查明这袋血浆是报废的血浆,但管理不善的问题还是被暴露了出来,极大地消耗了公众对血站及献血制度的信任。此外,一些血站设备不全、献血地点少、献血不方便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管理和设备,还有就是社会对义务献血的宣传不足,很多人不愿献血甚至不敢献血。
刘江(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
通过献血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使机体整体的供氧能力提高,对健康都是有益的。所以400毫升的献血对身体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主持人:
看完刚才那个短片您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血站不能有任何差迟,工作有一点点失误会对多少人产生影响?
白岩松:
其实它可能是一个个别的案例,但是透露给我们的一个信息就是为什么现在经常闹血荒,恐怕排在第一位的是社会公众当中的一种信任危机,这是排在第一位的。接下来我们相关的机构服务跟不上,思路没有很好的改变,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接下来当然是普及常识等等。
比如说有一个调查,因为任何一个调查都不是全面的,我们只是拿它做一个依据,比如说有一个调查如果你还没有献过血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担心感染疾病46.4%,怎么去解决它,监管和严格的法律;第二位的是献血不方便占到18.6%,这就靠服务,靠改变思路;第三和第四,一个是担心伤害身体,一个是主观上不想献,加起来接近30%,这就要通过宣传和普及常识去解决。所以这样一个简短的调查,也不一定准确的一个调查其实恰恰透露了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
面对刚才岩松所援引的这样一个调查里面,将近一半的人不愿意献血首先是因为怕感染疾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联系一位专家,他是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主任汪德清博士。汪主任,您先给我们非常简单地介绍一下,献血的时候能够保证绝对安全吗?
我们稍后有可能再连线。
岩松,你怎么看人们对于这种安全性,这是在于宣传不够吗?
白岩松:
信任的某种危机来自于历史当中的一些记忆,和曾经在我们这个过程中发生过的一些问题,因为在上个世纪的时候的确出现了很多,尤其在有偿献血过程当中,有血头等等,出现了艾滋病高发这样一个事件,我相信很多人会对此记忆犹新。因此,这个记忆就会潜伏到了自己的行为当中,因此当自己需要去献血的时候,他就会想我会不会也有危险。其实从这个世纪一开始的时候,国家针对这个就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就是希望能通过有偿献血慢慢完全过渡到无偿鲜血。但是我们现在正在一个艰难的过渡期,离开了过去那个岸,你说完全到达了那个岸了,还没有到。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加严格地法律监管,需要重刑,另外需要很好的社会监督,信任感失去也许很快,建立是很慢的。所以大家要共同努力去建立这种信任,不能等血荒的时候我们再玩命地告诉要献血,平常的时候给人安全感,可能血荒来的就会少。
主持人:
我们接下来就给大家增加一下安全感,我们再来连线汪博士。汪博士,刚才我提到一个问题,对于献血者来说每一次献血都能够做到绝对安全吗?
汪德清(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主任):
现在如果到正规献血的血站去献,应该是非常安全的。因为现在正规血站所使用的采血的用具都是一次性消毒的,并且非常安全。
主持人:
好,谢谢您给我们这样一个保障和信心。
再回来,岩松,你看刚才演播室里面也提到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是把献血这样一个举动和一些激励机制捆绑在一起,你怎么看?
白岩松:
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是一面镜子去照一照。但是说目前我们现在还正处在一个过渡阶段,从完全的有偿彻底过渡到无偿,我们现在离开那个岸还没到另一个岸,但是在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比如说这一个调查就会显示,我们现在其实献血会有很多鼓励的机制,比如说你献了之后,假如有一天你需要用血的话,可能就会是免费的,包括你的直系亲属等等。这个在执行的时候地方会有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先不谈这些,就看看这样一个举措会不会对人们献血产生一种激励。这个调查是,如果这些权利落实得很好,会不会影响你献血的行为?利人利己,会让我更乐意去献血占55.5%,我觉得这55.5%的数字应该更刺激我们相关的机构,怎么样去把这样的问题让更多的人知晓;当然也会30.2%的说,不会影响我,献爱心不应计较回报,这就是铁杆献血的基础,但是对于铁杆的人来说怎么去靠近他们。
尤其我今天特别想提出来,对于用血量很大,但是献血量很小的农民朋友来说,我们千万不要怀疑他们的这种爱心,因为有很多与献血有关的感人故事都与他们有关。但是为什么他们所占的比例小?来到他们身边的相应的服务机构包括采血车等等都非常稀少,服务提供得不够,相关的宣传以及常识的普及在这样的人群中做得很少,我觉得我们要既维持原来大学生和解放军当中高献血的比例,同时又要去扩宽农民朋友这样一个潜在的爱心的群体。我觉得这样慢慢可能血荒的频率会短,就是说永远不会出现血荒我觉得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