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是引起近期印度洋岛屿基孔肯雅流行的“罪魁祸首”,该蚊种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资料图)
据中国之声《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和报纸摘要》报道,广东省东莞市万江新村社区日前发生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截至目前,共发现91例疑似病例,确诊10例。广东省卫生厅已派出两个工作组赶赴东莞,指导防控工作。中国疾控中心昨天接受中央台记者满朝旭独家专访时表示,这种疫情可防可控,一个月即可清除。
基孔肯雅热,始发于非洲,由蚊子叮咬传播,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媒介生物控制室主任刘起勇介绍,虽然这种传染病的症状有点像登革热,但它的致死率很低,主要是感冒和关节疼。
刘起勇“这种病对病人不是非常严重,感染这种病不会有生命危险,它的症状像感冒、低烧或者高烧,另一方面就是关节疼。”
疫情发生后,东莞当地迅速加大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对相关场所进行消毒,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对此,刘起勇建议,蚊虫的滋生离不开水,所以控制好水是防控的关键。
截至10月1号,东莞共发现91例疑似病例,绝大多数已经痊愈,没有住院、重症和死亡病例。但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是2到4天,也有长达7天到12天的,刘起勇表示,在采取妥当措施的情况下,一个月就可以彻底消除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