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服用精神类药物?”随着老师的提问,课堂上的“学生”们齐刷刷举手抢答。在昨日万寿路社区精神康复站内,近20名特殊学生正在上课。
这是海淀“残疾精神疾病长期住院患者重返社区”模式试点之一,此举主要是帮助精神病人重返社会。
每次活动记“康复日记”
从本月开始,作为试点的万寿路社区精神康复中心正式开课。在200多平米的活动室里,病人可通过上课、做游戏等进行康复性治疗。
在课堂上,近20名病人在志愿者的陪伴下,通过看专题电视片、老师提问、病人回答问题等环节,逐步让病人对治病和服药有正确认知。
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副院长李文秀表示,试点工作开始后,康复站将确保每周定期组织康复活动一次,同时辅助以互动性的休闲娱乐、智力游戏等活动。每次活动中,一名病人配备一名志愿者,用“康复日记”的形式记录下病人的表现。医生将根据其病情进展,“量体裁衣”制订康复方案。
病人讲课重塑信心
李文秀表示,在康复过程中,除了帮他们了解康复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传授一些生活技能、社交技能等,今后还将逐步开设传授职业技能的课程。
同时,他们也开设特殊的课程给予病人信心。据介绍,有位病人原本在外企上班,英语很好。目前,康复站工作人员每周让其为大家上两次英语课,讲授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或英语句子。 (蒋彦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