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大输液价格不抵矿泉水 药品定价助长无序竞争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1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一方面百姓看病贵、吃药贵,另一方面大量制药企业在亏损——

老百姓抱怨药价贵,可不少药厂也是有苦难言。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新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五大医药集团中,上海医药集团、天津医药集团、广州医药集团利润分别增长-9.9%、-37%、-16%;药品生产企业销售利润率从2003年的9.4%连续4年下降到2006年的7.98%。对此,有关专家忧心忡忡:企业盈利下降,直接导致研发和技术投入不足,后续发展乏力。

担忧不无道理。五大制剂中的“大输液”,这些年来一直处于“一瓶大输液不值一瓶矿泉水”的价值悖论就是例证。为什么会出现一方面百姓看病贵,另一方面制药企业亏损的尴尬局面?

工艺、成本差别大

价格却一样

“大输液”的称谓,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北京,是指100毫升以上的大容量注射剂。如今,全国的大输液家族有300多家企业,年产值100多亿元。

尽管企业都对“大输液不如矿泉水”的说法没有异议,但多数企业对具体价格讳莫如深。记者辗转查得,目前,山东一些企业500毫升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出厂价在1.35元—1.45元。在大输液企业大打价格战的2004年,最低时只有0.85元。与一瓶矿泉水的批发价相差无几。

据了解,矿泉水的生产流程大致是过滤、净化、灭菌,工艺相对简单。在制药企业,水制备是生产药品的第一步。在记者参观过的制药企业中,许多是从国外引进的一整套先进设备,按照GMP的要求,水制备从沉淀、多层过滤、高温高压灭菌、消毒等,有严格的生产工艺和时间控制要求,必须在一定洁净度的空间内完成,通过密闭管道进入下一个流程。工作人员经过消毒换装等才能进入。

水制备只是大输液生产的第一步。后续工艺还要根据不同产品加入不同原辅料。生产成本的差别由此可见一斑。即便是外行,也可从制药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中,判断出二者生产成本的巨大差异。

尽管价格上“不如矿泉水”的大输液都在亏钱,但很少有企业放弃生产。“关键要保住既有市场份额。”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说。

产能过剩,低价竞争

质量难保证

提起一瓶大输液为何不值一瓶矿泉水,产量位列大输液企业全国首位的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一针见血:“产能严重过剩。”据了解,目前全国生产能力在2000万瓶以上的企业有55家,2006年这些企业的产量达61亿瓶。如果把所有大输液企业的生产能力累计,则两倍于此,超过100亿瓶。而临床的实际需求去年为45亿瓶,供远大于需。

据了解,由于缺少行业调控,前几年各地纷纷扩建、新上大输液品种,并将制药作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山东等地,一个省就有30多家大输液生产企业,造成产能淤积。

需求是否还有上升的空间呢?据统计,国际公认,每年每人对大输液的平均需求为3.3瓶。按照我国13亿人口计算,需求量为42.9亿瓶。与目前的实际需求基本吻合。

此外,我国临床使用的主要是玻璃瓶大输液,占据着80%的份额。而在国外正好相反,软塑包装由于适于运输、不易破损、热原反应少等优点,市场占有率超过80%。业内专家指出,大输液不仅是产能过剩,而且是低水平的产能过剩。

供远大于需,必然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竞相压价不可避免。而过低的价格也往往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轻质量、重价格,甚至偷工减料。“齐二药”事件就是明证。去年,药监部门因企业违规生产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4家,收回药品GMP证书86张。这说明,不能只一味关注降价,要更多地关注药品质量。

药品不是一般的商品,质量和疗效是第一位的,价格次之。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协和医院药房主任李大奎教授指出,同样是复方丹参注射液,有很多企业生产,虽然都是合格产品,但疗效和可靠性相差很大,临床应用中不得不非常小心。

药品定价助长无序竞争

机制待完善

产能只是一方面,深层次看,药品的定价机制和市场环境不仅没能引导并减少无序竞争,而且助长了企业的不规范竞争。以大输液为例,作为医疗机构普遍使用的药品,其价格既受政府指导,又是通过招标采购进入医院。然而,这两种价格都很难反映药品的真正价值。

招标在很多地方,有着不同的模式,但专家和企业都认为,招标不仅各种费用名目繁多,加重了企业负担,而且一些招标机构借招标之名,参考个别企业的价格,变相压低价格。一位大输液企业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有些小企业以一元一瓶的价格竞价,某些省招标机构就以此为参照,招标采购。结果可想而知,必定是劣币驱逐良币,招来的是以产品质量为重的企业根本无法接受的价格。如此招标,使得价格成了药品第一位的衡量标准。微利甚至无利,使部分企业只能低水平重复,无力投入研发和创新,全行业利润下降也就不奇怪了。

再看政府定价,历经24次降价,百姓并没有体会到降价的实惠。专家指出,客观上,药品价格主管部门掌握的数据,往往滞后于企业的实际成本一至两年。记者曾经采访一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某种规格的药品生产成本一笔笔算下来,是248元。而降价令限制的零售价是252元。这种药品如果再经过招标,其价格在进入医院前,就已高于限价。如果再加上医院15%的加价比例,价格可想而知。由于明显不合理,在降价令出台一周后,就匆忙收回。这种种尴尬表明,药品定价机制亟待改革。

各方都呈现改革趋势

要从根上变

可喜的是,在百姓看病贵和制药企业亏损的矛盾中,不论是制药企业自身,还是招标采购办法和政府定价机制,都正在呈现改革的趋势。

对于过剩的产能,已经有不少大企业通过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逐步消化,实现盈利。目前,大输液一半的产量来自产量前10位的大企业,集中度已经提高。不少企业瞄准高端产品和国外市场,生产标准通过了美国、欧盟的严格认证,将产品打入国外市场。大输液的领头羊科伦药业,去年产量达16亿瓶,基本上满产,并有部分产品销往国外,销售额逾400万美元。中国医药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指出,走出国门和自主创新是一种趋势,将来会有更多我国企业生产的药品制剂进入欧美市场。

记者不久前在“中国药品流通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获悉,有关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的办法,今后对政府定价的药品将不再进行招标采购,而招标采购则以企业自主定价的品种为主,以解决药品双重定价的问题。

药品价格主管部门也称,药价的梳理将告一段落,今后不再集中降价。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调研行业状况和药品定价机制。

尽管如此,仍有专家指出,只要以药养医的体制不变,药品的价格终究不会回归本来的价值。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议定之中,不论企业、专家还是行业协会,都希望出台的办法不是治标之策,而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富子梅)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发改委:全国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检查下月开始
药价频频降百姓没感觉 药品降价是“伪风暴”?
发改委药品降价走到尽头 从体制上解决药价虚高
药品改头换面规避价格监管 审批权滥用推动造假
食品药品监管局今年将积极推动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中国将对处方药政府定价 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采购
发改委:药品大降价即将结束 药价进入微调时代
全国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检查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