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基金面临散伙 或因团队不和

2010年11月08日09: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团队 证券化产品 1975年 油气田勘探 散伙 新基金 火箭式 金融时报 知情人士 第一财经日报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创始人方风雷承认厚朴基金内部调整

在短短三年内保持着“火箭式”发展速度的厚朴基金,可能要暂时放慢奔跑节奏了。

昨日,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厚朴基金拆伙一事已确定,这背后与创始团队之间的不团结有密切关系。

上周《金融时报》报道称,厚朴基金共有三名创始人,其中两名创始人何潮辉和王理查先后计划退休,团队面临散伙。

厚朴基金另一位创始人方风雷在近日举行的财新年会上坦言:“我们和LP(有限合伙人,主要行为为间接投资企业股权)、GP(普通合伙人,主要行为为直接投资企业股权)在协商之中,我们在做一些调整,也在做一些思考。”

团队散伙,基金保留

对于“现有基金将继续投资,但不再募集新资金,公司整体将逐渐淡出”的消息,方风雷并未做正面回应。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如果只是团队散伙、基金不退出的话,离开的创始人将按照约定的分成比例拿到已投项目的股票。而一旦该基金决定淡出PE,则必须将已投项目寻找适当的机会退出或寻找合适的接盘人,并将退出后的资金收益结算给LP以及GP团队。

“目前对已投项目的分成确定了分配比例,且已分配的差不多了。”上述知情人士称。

业内人士分析,方风雷还将继续掌管厚朴基金,方式可能选择单干,或者重新寻觅合伙人。

厚朴基金可能是业内唯一一家没有官网、不公布联系方式的投资机构,而厚朴基金的投资人在业内也惯于走低调路线。本报记者上周曾连续询问了多家投资机构,他们向记者表示与厚朴基金并不相熟,但都听闻该基金出手的每笔投资都是大项目。

去年1月,厚朴基金以6.5亿美元总价从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手中购入32.4亿股中国银行股票;4个月之后,领衔接盘建设银行股份的交易总金额达73亿美元,创下香港市场的历史纪录。

在紧接着的7月,联手中粮集团出资61亿港元入股蒙牛乳业并成为第一大股东,成就迄今为止国内食品行业的最大宗交易;4个月后又斥资10亿美元认购民生银行H股。

今年6月,牵头包括淡马锡和其他国家的一些主权财富基金在内的一个财团,投资从事陆地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

散伙或因团队不和

“在国内要成立一只业绩好且合伙人能团结的基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述知情人士指出,“在厚朴基金的团队中,方风雷是关键人物。”

一位曾经与方风雷接触过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方本人的个性作风较为强势,在团队中往往起着强硬的主导地位。

方风雷的投资生涯要从1992年以中国管理科学院市场所副所长的身份主持策划中国第一个不动产证券化产品——“三亚地产投资券”开始,第二年他参与筹建了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并出任副总裁,正式迈入投行的行列。

此后,方先后在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工商东亚等三家中国顶尖投行担任高级管理职务,领导及参与包括中国电信收购香港电讯、中国移动香港上市、中国石油海外上市,中国联通、中石化、宝钢等企业重组上市,还有中国海洋石油在纽约和香港同时上市等项目。

另两位创始人的经历则相对简单。何潮辉早在1975年进入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并于1985年成为合伙人,带领毕马威大举拓展中国业务。而王理查曾在高盛工作15年,其高盛集团亚洲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一职曾是高盛驻京最高职位。

据了解,目前投资机构内部的决策机制大致分为几种,一种是机构上下任何决策全由一位合伙人拍板,其余合伙人无最终决策权。第二种则是几位合伙人有共同决策的权利,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该机构的对外决策事宜。第三种则是在规模人数稍大的基金内部建立决策委员会班子,由该委员会决定全部决策,但其班组成员并非都是基金的合伙人。目前,大部分的基金采用第三种形式。

上述知情人士称,厚朴基金的散伙或许与投资决策上的不协调有关。

中国PE的成长软肋

值得注意的是,厚朴基金早在两年前就获得了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准的人民币基金资格,获得200亿元的额度。而在今年年中,也有传闻其将在年内发行人民币基金,但方风雷却在财新年会上给出明确答复:“人民币基金一直没有募集,因为近两年来自己一直为PE行业自律性协会的建立和合伙人法而奔走,其次觉得时机不是特别成熟。”

他尤其提到:“我想先看看李山怎么做的,因为他比我本事大点。”

方口中提及的李山的本事正是今年9月其所在的三山资本与平安集团在上海成立的一只规模达百亿元人民币的能源基金,而这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人民币基金,将专注于能源领域特别是煤矿业的投资。该基金的管理公司涛石股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已于今年9月18日成立,由李山任首席执行官。

资料显示,三山投资由中银国际前CEO李山、高盛前全球总裁John Thornton及曾在高盛任职的美国金融家Kevin Czinger在2005年共同创建。但该机构之前在国内鲜有投资案例披露,最著名的就是其在2007年底成为PPG第三轮的融资方,这也是其在消费领域的首个投资项目。

而三山投资一路走得并不顺畅,李山也曾笑称自己是“屡败屡战”,但最终他在山西煤改中发现了商机。这不免让人联想到早在2008年4月厚朴基金曾向蒙古境内一铁矿石开采项目投资3亿美元,但据熟悉该项目的人士告诉记者,该项目至今没有任何进展。

现下,针对厚朴基金是否会取消新基金的募集并逐渐淡出业界或是重新组建团队的言论,并无太多的事实根据与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取消新基金的募集或是组建新团队,借由此事LP都会给GP巨大的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成长迅速,成功退出案例也已不少,但投资项目退出获利并不是基金的全部,相反基金的管理机制以及投资团队的磨合才是关键,而这部分的成长可能还需要时间。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李静颖)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