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出马”,政策“护航”
——确保IPO改革试金石不败
作为重启IPO大盘股第一单,中国建筑发行上市无疑是此次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试金石,承载了监管层和市场各方太多的关注和期待。相比于前几单中小盘股,中国建筑本次发行对于改革后的新股发行制度的检验更有代表性和示范性,更能检验出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事实上,选择在这个时点发行中国建筑,监管层可谓经过了深思熟虑,充分考虑了目前市场的资金状况、股票供需状况及投资者需求。此外,再加上中金公司“出马”担任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国建筑成功发行上市,注定没有意外。
自2008年8月中国南车上市以来,A股市场已经历了近一年没有大盘蓝筹股发行的枯雨期。即使在中国建筑之前已有多只新股上市,但杯水难解众人之渴。中国建筑本次发行规模较大,中小投资者参与面必然比较广,创造更多的赚钱效应;同时,作为大盘股,其股价不易被操纵,上市后表现会相对稳健,利于投资者长期持有。中国建筑正可以满足当前市场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对优质大盘蓝筹股的迫切需求。
经过了近一年的时间稀释和消化大盘股的发行压力,市场承受能力大大增强。同样重要的是,此次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为中国建筑本次成功发行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首先,此次改革推动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有利于新股发行价格回归理性,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其次,通过优化网上发行机制,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实现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的目的,提高中小投资者的申购中签率。
事实上,市场人士普遍注意到,在中国建筑发行前一天即7月21日,央行骤然减弱资金回笼力度,通过公开市场一下子释放出700亿元资金,为这只超级大盘新股发行松动流动性。
估值合理,市场叫好
——冻结资金超过1.85万亿元
身披中国股市IPO第七度重启的首只超级大盘蓝筹光环,中国建筑的发行上市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在7月22日和23日的申购中,网上冻结资金约为8876亿元,加上网下冻结9694亿元,中国建筑共冻结资金高达18570亿元。
“中国建筑发行股价符合了我们对投资者的承诺:尊重市场报价,定价合理偏低。”7月21日举行网上路演时,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杰先生郑重表示。他认为,本次发行价格区间是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基于预路演投资者反馈和初步询价报价情况,并综合考虑公司基本面、所处行业地位、行业发展前景、宏观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情况等因素,慎重确定的。本次确定的发行价格区间真实地反应了机构对本次发行估值和申购意向的看法,对应的估值水平合理。
据了解,本次发行价格区间按2008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计算的市盈率水平,较可比公司有一定溢价,主要是由于2008年中国建筑的利润受国际金融危机、雪灾、地震和奥运会期间停工等特殊因素影响较大。随着2009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和公司各项业务环境的回暖,中国建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恢复正常增长,更能反映公司未来的发展态势。由于网下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公司的建筑和房地产业务在未来将有较好的成长性,因此参与本次发行申购的热情较高,价格区间下限对应的认购倍数超过35倍。而从初步询价报价情况来看,大多数配售对象的报价上限集中在本次价格区间上限附近,显示这个价位也获得机构的普遍认可。
此外,在考虑公司的投资价值时,公司在香港控有的两家红筹公司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后者贡献了近50%的公司总利润。若以2009年6月30日“中国海外”和“中国建筑国际”的市值1293亿和58亿计算,公司持有这两家红筹公司的价值为703亿。此外,公司旗下各项业务告诉增长,房建分部利润自2005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15.6%,基建分部利润年复合增长率43.3%,设计勘察分部利润年复合增长率51.4%。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建筑拥有土地储备总计3427万平方米。其中中海地产拥有土地储备2373万平方米;中建地产拥有土地储备1054万平方米。公司土地储备布局合理且拥有成本的优势,未来房地产业务的增长潜力非常乐观。此外,公司还拥有北京中海广场、上海中建大厦等优质投资物业。
中国建筑董事长孙文杰先生表示,中国建筑的投资业务是相当出色的,上市集资来的500亿资金,必将能为2009年、2010年的利润产出起到很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