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中国经济能否支撑这轮上涨行情
对于目前的经济复苏方式是否健康,是否可持续,信达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的吕立新博士则表达了颇为乐观的观点,他认为,只要满足两个条件,中国经济就不会大幅下降:一是银行存款多,二是政府负债低,从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来看,这两个条件在短期内都可以满足。
近期表现强势的股市,今天支撑了中国建筑这只超级大盘股的申购。前面我们看到,除了看好中国建筑这家企业,不少投资者还是对持续走高的股市心有余悸,希望借申购的机会,规避回调风险。那么,投资者对眼下的股市到底该怎么判断?中国经济能否支撑这轮上涨行情?再来听听专家的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沪市成交额已有4个交易日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创出了2007年5月以来的天量,持续数日的多空大战越显白热化。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接下来面临的到底将是更多的风险还是机会呢?
信达证券有限公司研究中心总经理吕立新:“短线看可能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毕竟短期累计涨幅比较大,但是中长线我觉得还是机会大于风险。”
对于近期大盘的表现,吕立新博士丝毫不掩饰内心的兴奋,他认为,对宏观经济和市场估值的两大分歧催生了当前的天量成交额,短期可能通过震荡来消化天量分歧,但中长期前景相当光明。
吕立新:“主要是基于两点,第一点就是流动性,宽松的局面不会改变,货币政策即使有调整的话也是微调,第二点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前景大家都很看好,很有信心,未来会通过GDP的增长带动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对于估值是很有好处的。”
不过,对于市场接下来的走向,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却认为,情况并不乐观,股市投资的风险显而易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股市大涨这个没有基本面的支持,资金推动,上半年放出了75000亿的银行贷款,但是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是有限的,这些钱跑哪里去了,相当一部分钱是进了股市进了楼市,这也是我们看到最近股市楼市大涨,哪一天如果政府觉得现在通胀的危险来了,要收紧银根,那就是非常大的危险。”
经济界对于股市的多空争论,更多的是来依据各自对未来经济复苏形势的判断。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政府在2008年11月推出4万亿的“救市”大单之后,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也在大型基础设施和民生瓶颈领域左右开弓。对于目前的经济局势,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经济复苏主要是得益于投资推动,并不健康。
许小年:“这么短的时间里,放了这么多的贷款,这些投资项目是否经过认真的评估,它的风险和收益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平衡,如果这些投资项目仅仅是为了拉动内需而上马,并没有评估它的收益,过三五年这些贷款都会变成坏账。”
记者:“结果一定是这样吗?会不会是相反的,实体经济发展很好,这些贷款起到了作用。”
许小年:“没有,我们看到实体经济中其它部门投资没有跟进。”
持否定观点的专家认为,目前经济结构失衡,许多行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仅靠政府投资大规模扩张,不能有效拉动民间投资和消费增长,经济复苏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过对于目前的经济复苏方式是否健康,是否可持续,信达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的吕立新博士则表达了颇为乐观的观点。
吕立新:“我觉得比较健康,我知道大家的意思就是对这个经济增长模式有怀疑,因为不能靠投资来拉动,投资拉动不能长久的,要靠消费和外贸,最好,在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它在经济衰退的时候,放弃投资拉动,去追求消费拉动,可能眼前不会有什么效果,更多的是个长远目标。”
吕立新认为,只要满足两个条件,中国经济就不会大幅下降:一是银行存款多,二是政府负债低。银行存款多,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推高银行贷款,政府负债低政府可以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来看,这两个条件在短期内都可以满足。
吕立新:“推出的这个刺激政策还在我们国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我们国家经过这个改革开放几十年,国家的财力还是有的,国库比较充实,税收也比较充裕,可以支持这么一个中短期的资金注入,银行呆坏账据我从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来看,他们已经提前提了很多拨备,坏账准备,比较充足,所以两方面综合作用,可能在一两年之内,还不用过于担心银行的呆坏账问题。”
半小时观察:坦然面对大盘股
中国建筑会不会成为另一个中国石油?或者说一批像它这样的超级大盘股连续上市,会不会阻挡市场持续上升的脚步?这是投资者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一些人存在担心,即将连续发行数个大盘股将吸收市场的流动性,并引发一轮调整,甚至导致本轮牛市终结。
但是,从A股的历来表现看,像中国建筑这种申购过程中,受到热烈追捧的股票,即使在上市之后,市场仍会有炒作空间,很可能不但不会消耗流动性,反而会吸引更多资金入市炒新股,甚至带动整个板块的提升。其实,不止面对中国建筑,就在本轮IPO重启之前,市场就在担心新股发行是利空的开始,可是接下来的走势证明这种担心并不切实际。
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A股市场推进IPO具有多重意义,一是确保资本市场顺利实现融资功能;二是配合“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目标,满足企业直接融资的需求;三是实现维护市场公平的职能。与之相对应,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也支持了市场信心,确保A股市场能够坦然面对超级大盘股的降临。这说明市场有内部有充分的支撑基础,而股市本身也在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正常轨道。
站在制度建设的角度,IPO重启和超级大盘股的上市,本身就是股市诸多政策组合的一部分,而不是一起孤立事件,只有结合市场的基本面和宏观面,才能看清IPO背后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