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20年左右的时期仍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快推进的时期,因此我国经济在此期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股市将处于趋势性上涨的“长坡”阶段。在这种趋势下,中间或许将经历多次的创造性破坏,但破坏之后仍将保持上升趋势。我们认为,下半年市场有望整体延续震荡上行的运行趋势,上证指数有望达到3600点。
宏观经济趋势向上
从国外股市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成长阶段,股市将保持整体向上的基本运行趋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任何对经济乃至对股市的冲击,都将成为以后股市大幅上涨的动力。这种对经济乃至对市场的冲击,可以认为是对市场的创造性破坏。从我国来看,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乃至未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趋势并未变化,未来经济增长的空间依然很大。在经济基本面处于长期上行趋势的背景下,经过2008年次贷危机大幅冲击的A股市场,长期也有望保持上行的基本趋势。
从A股市场运行的周期来看,在宏观经济保持趋势向好的情况下,大的调整通常意味着大的机遇。在政策及对市场长期发展趋势的认知下,这种大的调整通常意味着未来更大的投资收益。
在扩大内需政策特别是4万亿投资计划的带动下,我国工业企业利润以及国企利润已经开始大幅反弹,呈现环比大幅增长的态势,企业的盈利状况逐渐趋于好转。在这一背景下,经济以及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好转是市场展开新一波以业绩为支撑的上涨行情的基础。
供需环境较好
从市场风格和供给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的风格已经转向大盘股。随着IPO开闸,大盘股成为机构投资者应对大盘扩容和寻求相对估值优势的重点。随着上半年更多基金发行并陆续结束募集,市场将迎来新基金建仓的时期,而具有估值优势的大盘股将成为新基金建仓的重点。由于大盘股对指数走势影响巨大,指数有望继续上行。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下半年解禁压力相对较小,下半年每月解禁市值平均在1800亿元左右,即使解禁市值最高的8月份,解禁市值大约也只在2620亿元左右。从解禁市值的结构来看,IPO解禁限售股成为大小非中解禁最多的类型,股改形成的大小非对市场的压力逐渐减弱。大小非供给压力相对较小,为市场整体上行创造较好的供需环境。
打破估值“魅影”
在经济衰退时期,投资者在市场初步反映对未来经济复苏的预期之后,容易出现估值偏高的担忧。但我们认为,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这是因为估值是对经济乃至上市公司基本面未来预期的反映,而且更重要的是,经济衰退时期经济基本面的表现已经在前期的市场调整中有所反映,因此基于经济衰退情况下经济基本面的估值高低,并不是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合理反映。除非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面临下行可能,否则这种估值的高低并不应该成为市场担忧的原因。
从美国经济增长和标普500市盈率的变化情况来看,估值就是简单的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的反映,只有经济面临下行的情况下,估值才有下行的可能,甚至在经济下行的时期,估值也有不断提升的情况。
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在多项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下,我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实现了7.9%的反弹,环比第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我们也预期未来两个季度经济增速仍将保持8%甚至更高。在宏观经济仍保持趋势性复苏的情况下,估值应保持稳定上升以反映宏观经济未来基本运行趋势。
货币政策短期难转向
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充裕的流动性是推动市场上行的关键。从货币供给来看,随着新增贷款的大幅释放,我国上半年新增贷款已经达到了7.37万亿元,比2008年全年增长了约50%。新增贷款的大规模释放改善了企业的流动性状况,使得货币供给大幅增长。
新增贷款如此大规模的释放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但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会就此转向呢?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真正转向取决于两个条件:首先,实体经济已经企稳,甚至过热;其次,通胀急剧上升。
我们认为,在现在的情况下,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首先,从经济增长来看,目前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可持续性仍不稳固。虽然从上半年宏观数据来看,我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已经达到7.9%,比一季度大幅提高1.8个百分点,但第二季度经济迅速的回暖依赖于中央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随着4万亿投资的逐渐释放,后续是否有民间投资跟进,是决定投资能否持续增长以及经济能否持续回暖的关键。
其次,在目前我国仍处于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如何走出紧缩才是央行货币政策重要的着眼点。通胀预期的温和上升是我国尽快走出通缩的关键,而且温和通胀对经济具有润滑剂作用,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如果物价水平温和上升,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必要性将降低。
最后,从产出缺口来看,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处于潜在经济增速之下运行,产能过剩问题较大,产出缺口是抑制通胀快速上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宏观经济未实现稳定复苏之前,货币政策的基调仍将是宽松的,至多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行“微调”。(天相投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