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来中小板市场走势原本一直落后于大盘,但最近两个交易日大盘处于调整的情况下,中小板指数却迭创此轮升势的新高。那么,该如何看待中小板市场的如此表现?
7月1至8日,中小板指数累计涨幅为3.12%,落后于上证综合指数的4.10%,更远小于深证成指的7.97%,还不及深证成指累计涨幅的一半。7月份以来,中小板股票的总市值增加了348.67亿元,和6月底相比增幅为3.45%,而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指的这两个数据分别为7896.97亿元和3.94%、1231.46亿元和7.96%。
中小板股票表现弱于大盘主要由以下原因:
一是,近期市场热点以权重股为主。权重股在最近一个阶段呈现轮番上涨的特点,“二八”现象频繁出现,对上证综合指数形成了极大的推动力。相比之下,主板市场的中小市值股票大部分受到冷落,中小板市场表现落后于大盘也不足为怪。
二是,行业属性难有联动效应。主板市场权重类板块分别属于银行、房地产、券商、保险、煤炭、汽车、钢铁等行业,而中小板市场银行类公司仅有宁波银行,煤炭类公司仅有露天煤业,房地产公司也仅有3家,没有券商类和保险类公司。这样,主板市场权重类行业的上涨,也无法对中小板市场产生联动效应。
三是,前期累计涨幅过大。虽然7月份以来,中小板市场表现弱于主板,但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数1月份至6月份的累计涨幅差别不大,分别为62.53%、78.35%、58.44%。而1月份至5月份的三个指数累计涨幅分别为44.60%、56.16%、52.34%。这说明中小板股票此前同样也累计了较大的升幅,1月份至5月份表现甚至超过上证综合指数。前期累计涨幅过大,也是造成7月份中小板股票表现落后的原因。
目前主板市场权重股出现调整,中小板走势有所转强,显然属于补涨性质。
我们以7月8日的收盘价和一季报业绩按整体法计算市盈率,上证A股的为28.22倍,深证主板A股的为63.12倍,中小板的为56.61倍。中小板股票整体估值处于偏高水平,中小板指数的中长期走势仍难以超过上证综合指数。
从截至7月8日的业绩预警情况看,27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全部发布了业绩预警公告。其中,预计半年报业绩大幅增长的公司有23家,预计业绩大幅下滑的有43家;预计半年报扭亏的有5家,预计半年报亏损的有27家。可见,利空预警的公司数量远多于利好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整体业绩不容乐观。
由此判断,尽管周三中小指数强于大盘,并创出此轮升势以来新高,但属于短期补涨性质,估值水平偏高和半年报业绩不乐观,将抑制其上行空间,投资者需谨慎对待。(张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