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稳健攀升的特征依旧,但指数在貌似平静的运行中却蕴藏着巨大的风格转换——蓝筹股开始崛起。我们认为,从题材股向蓝筹股转换有市场自身运行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驱动个股上涨的动力正在出现微妙变化,无论是流动性因素还是基本面因素。总体而言,蓝筹股现阶段机会大于风险。
乐观中藏隐忧
4月的经济数据可以用整体形势改善、结构矛盾加剧来概括。从经济层面看,4月投资增幅比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34%的增幅超出市场预期;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近23%,但环比却增长了10%;消费同比增长14.8%,低于一季度水平不到一个百分点。所以,4月的GDP同比增速要高于一季度水平,这样宏观经济在一季度触底、二季度形成反弹的形势基本确立。
但在总体经济形势好转的同时,结构性矛盾并没有解决。高速的投资主要靠财政拉动,最终消费并没有改善,出口形势依旧严峻,市场化程度高、带动作用大的行业明显滞后,比如房地产的投资增速还不到5%,制约了下游建材、钢铁等行业回暖。这样导致4月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只有7.3%,增幅较3月份还回落了1个百分点。所以,我们对今年上市公司二季度的业绩不能过于乐观,一季度业绩环比大幅上涨很多不在于经营性因素,存货跌价准备等财务因素的作用更大些。
从资金层面看,4月信贷规模下降到不到6000亿元,降幅很大,但与历史比还是一个很大的投放量,同时4月货币M2发行速度达到26%,还在加速并创十年新高。而且,我们如果再考虑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货币发行(26%)远高于经济增长(7%)和物价(-1.5%)所体现的实体经济货币需求。所以,天量的信贷规模回归是必然的,以后月份的货币发行速度也应该会降到一个适度的水平,但流动性宽松的性质没变,只是宽裕的程度变化而已。
我们不担心今年的流动性状况,但担忧货币的结构性问题怎么解决。4月CPI下降1.5%,物价还在加速下降,可伴随的是货币发行速度进一步加快,央行虽然早就提出了“近期防通缩,远期防通胀”,但现在看来这对矛盾却更加突出了。按道理,近期防通缩要加大短期的信贷投放,远期防通胀要控制货币发行。这样今后要矫正的政策成本可能会更大。
对市场来讲,尽管也预期流动性的释放会逐步放缓,但不希望回收过猛,目前释放出巨量,就加大了今后平稳回收流动性的难度。
投资重点转向蓝筹
从市场层面看,经济基本面好转的同时,流动性适度放缓,两种驱动力量此消彼长趋向合理,基本面与市场的背离压力减轻了,对冲流动性放缓的能力提高了,市场环境与稳定性改善了。我们认为,市场如果长期靠资金推动一定会形成估值泡沫,助涨投机氛围,只有经济及时跟进,逐步改善直至取代流动性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量,市场才能稳定健康发展。
但在环境改善的同时,市场也有风险。首先,流动性不会质变,但一定会量变,无论是货币发行速度还是信贷规模都在一季度达到了高点,逐季回落形成的拐点对市场是会形成较大压力的,这种压力的化解只能靠基本面的跟进。如前所述,经济有改善,但预期不能过高,流动性的回收在时间和力度上最好滞后经济的变化。其次是风格转换问题,随着流动性驱动力量的减弱,靠题材支撑的股价压力会很大,业绩的改善与市场自身的调整,使得蓝筹股机会增多。
我们认为,由于驱动因素的量变,这种题材股向蓝筹股的转换一定会延续,尽管这种转换可能会有反复,但战略上应该执行从题材股转向蓝筹股的操作策略:转换能成功,股指将主要靠蓝筹驱动;转换不成功,题材股的回落速度会更快。(民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黄常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