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谈佳隆/上海报道
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笼罩下,作为中国外贸“晴雨表”之一的中国华(0.05,0.00,0.00%)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华交会”) 吸引了各方的视线。
每年3月,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安徽、江西的进出口形势情况往往会首先在华交会这支“外贸温度计”上显示。
3月5日,为期5天的华交会落下帷幕,《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一份华交会组委会即将提交给商务部的总结报告中看到了这样的表述:“由于金融危机强烈冲击,本届华交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出口成交额大幅度下降。出口总成交为22.4亿美元,比上届下降39.06%。纺织服装类成交12.45亿美元,比上届下降32.47%,轻工工艺类成交8.98亿美元,比上届下降43.67%,其它类商品成交9786万美元,比上届下降59.13%。”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感叹:“华交会的成交额居然下降了四成,几乎回到了2003年的水平,这说明今年长三角地区外贸已经打起了‘寒颤’,形势已经十分严峻。”
长三角出口大幅下滑
“今年上海交易团的交易额只有1.48亿美元,比去年下降了70%-80%。”在华交会内部总结大会上,上海交易团相关人士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3月1日,分管外经贸工作的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在向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介绍工作时称:“今年1月份,上海进出口贸易额下降29.6%,其中,出口下降16.7%,进口下降43.4%,下降速度有所加快;预计2月份进出口贸易降幅仍然在20%以上。”事实上,今年1月上海进出口数据已经创2006年6月以来单月进出口新低。
上海商务委外贸规划运行处有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上海的外贸形势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显得并不乐观。目前,在上海的出口产品中,集成电路、微电子组件等电子产品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这其中,机电产品冲击是最大的,而这又是上海出口的重头。”
上海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也显示,今年1月上海出口产品,机电产品出口显著下滑,下降19.2%,而去年同月是增长28.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骤减,下降27%,而去年同月是增长是21.3%。这些成为拖累上海进出口形势的主要原因。
与上海相比,长三角“两翼”的江苏、浙江同样面临着进出口大幅度下滑的窘境。江苏省外经贸厅副厅长费少云介绍说,今年1月,江苏省的进出口额下降25.9%,其中出口额下降25%,已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浙江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陈如介绍说,今年2月上旬、中旬浙江进出口同比下降48%。
虽然长三角各省的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但也有公司在进行“逆势之举”。3月9日,美国百通在昆山投资4000万美元兴建全亚洲最大的工厂,而其生产的电线、电缆主要用于受外贸出口波及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例如索尼、任天堂、美国通用等公司。
为何会有这样的“逆势之举”,美国百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斯托普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候表示:“目前的经济情况比我们当初投资时更具挑战性,但我们做出了在中国投资的选择就说明对亚太新兴市场和相关下游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很有信心的,我们期待经济能够回暖。”
新兴市场的出口形势真的如约翰·斯托普所预估的那么乐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