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由十位教授联名发表的关于把提振股市作为扩大内需切入点的文章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他们建议政府将提振股市作为本次扩大内需的切入点(据12月1日《证券时报》)。
纵观这份建议,核心观点无非两点:一是将中国股市暴跌的根源归结于“大小非”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出通过“大非自锁,小非分割”的方式限制“大小非”的流通;二是设立平准基金,为股市注资,推高股市的指数,挽救中产阶级。
中国股市暴跌的真正根源并非像十大专家说的是由于“大小非”的减持,而是前期的非理性暴涨和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基本面逆转的必然结果。
对于被十大专家认定为股市暴跌罪魁祸首的“大小非”,虽然他们特别强调,“绝不是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否定,而且是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完善”,但这显然不能掩盖该建议实际上否定股改的事实。流通股股东当年与“大小非”自愿达成的股改契约的神圣性不容置疑。如果对于股东投票赞成的契约说改就改,说推翻就推翻,则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悔棋,除了让股市的制度信用崩溃,对于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又有何益?
而对于十大专家提出的设立平准基金的建议,在目前监管的监管能力和监管体制下,更是让人忧虑。
我们必须澄清一个基本的常识: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设立平准基金,更没有一个国家设立所谓的长期的平准基金,很简单,这和股市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曾经有过平准基金的国家或者地区,无论是中国台湾、香港,还是日本,一是设置的时期都属于非常期,比如香港为了应对游资的袭击,中国台湾和日本为了应对股市泡沫的破灭,但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
在我们这样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设立平准基金不仅平准不了股市,反而只会更加加大股市的波动,成为机构和庄家炒作并洗劫投资者的工具。
更令人关注的是,十大专家对未来的股市定位完全是政策市的思维,这是建议的最大要害。为了促使政府下决心,他们甚至给政府给出了时间表,“关键是不要错失今年四季度战略时机,错过这一时机,一旦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业绩大幅下滑,就会陷于更大的被动,付出更高的代价。”
在指数的压力下,我们是重新回归“政策市”的桎梏,还是坚持市场化的制度建设的努力,毫不夸张的说,这已经成为关乎中国股市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我并不否认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关键是我们要真正找到中国股市缺乏信心的制度根源。笔者建议一切真正热爱中国资本市场的人士,利用全球资本市场低迷的时机,注意力集中到中国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制度化建设和市场化努力上,集中到监管的完善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上。通过改革发行制度,引入集团诉讼,完善监管和信息披露等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奠定一个好的制度基础。□马光远(北京 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