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能源价格屡创新高,国内通胀压力日益增大,令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更趋复杂;而央行行长关于“用更加有力的货币政策应对通胀”的表态,也让市场预期银行信贷将进一步收紧。显然,这对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此,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在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目前货币政策从紧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既应做到信贷规模的总体把握,又要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同时发展各项创新业务,拓展盈利的增长点。在这一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转型过程中,银行业协会将积极促进商业银行防范各类金融风险,审慎稳健经营,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包括广大小企业和农民在内的各类金融消费者提供融资服务。
记者:通胀压力增大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在这种环境下,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将受到什么影响?
杨在平:经济增长放缓势必影响到银行业的盈利增速。不过,中国银行业经过5年来的改革,资产质量、管理水平和抵御经济周期波动及市场风险的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总体来说影响有限。
2007年底,我国银行业在规模、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52.60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首次突破8%,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161家,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79.02%。而在2003年,达标银行只有8家,占比仅为0.6%。
2007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6.2%,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同时提高拨备,以丰补歉,主要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39.2%;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已接近国际水平,资本利润率16.7%,银行业呈现稳健发展局面。
国民经济的持续向好趋势不会改变,金融市场将在改革和创新中继续发展,商业银行也有望稳健增长,紧缩的环境将促使银行拓展和深化中间业务和综合经营,盈利模式有望逐步改善。
记者:从紧的货币政策正在缩小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盈利空间,对此,您怎么看,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
杨在平: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贷额度增长受控以及非对称加息。这有利于推进银行业务结构的战略转型,促使银行由注重传统的贷款业务转移到更加注重中间业务的拓展,进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结构。
另外,信贷额度收紧将导致银行资金向优质客户倾斜,贷款质量提高,从而降低信贷成本;同时,银行议价能力会进一步增强,表现为利率折扣减少,资金定价走高,从而对银行息差产生正面影响。
记者:您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应注意什么,防止什么?
杨在平: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既要做到信贷规模的总体把握,又要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确保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能够得以满足。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防止不良贷款反弹。应主动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影响,尤其要关注不良贷款绝对额的变化。其中,重点应关注房地产市场的走势,科学安排房地产开发和消费贷款,借鉴美国次贷危机教训,确保按揭贷款真实性,防范房地产开发商贷款风险,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银行业还应格外注意的是:当经济处在上行周期的时候,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更应强化;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应继续完善和加强。
记者:您认为,未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哪些领域?
杨在平: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多次表示,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强小企业金融服务,确保正常合理的小企业贷款需求得到满足;二是要加强农业贷款,注意引导大银行对“三农”信贷的合理安排,力争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对“三农”信贷投放力度不放松,比例不下降;三是要加强奥运金融服务。
因此,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点将集中在中小企业融资和农村金融等几方面。而在此之前,商业银行应做好中小企业和农村的真实投融资生态以及拥有的金融服务等方面研究。
另外,零售银行业务也是新的方向。原因是零售银行业务涉及到居民的生活、消费、投资等方方面面,与证券、保险、基金等多个金融市场有着非常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零售银行相对于公司银行业务,表外收入比重的空间更为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