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昨晚从权威人士处独家获悉,出于未来同业竞争的考虑,为了给在华“分改子”战略让道,东京海上计划将分阶段抽身天安保险。抽身计划已经迈开了第一步,在天安保险刚刚完成的增资扩股计划中,东京海上放弃了同比例增资的机会,拱手让出了“第一大股东”的席位。
彼时对天安保险的一项股权投资计划,如今却成了日本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株式会社(以下简称“东京海上”)在华“分改子”的一个羁绊。东京海上陷入了“鱼和熊掌”之困。
“分改子”为先
对于任何一家外资财险公司来说,“分改子”(分公司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是真正代表其在华圈地的首战告捷。因为唯有“分改子”牌照落袋后,外资财险才能释放低价圈地、急速扩张的冲动。
日本规模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东京海上,是2004年保监会允许外资财险分公司改建为子公司后,首批递交“分改子”申请的公司之一。身负“分改子”重任的东京海上上海分公司成立于1994,是中国首家日资保险公司。
等待过程并非被动。在等候“分改子”批文的同时,东京海上将投资眼光瞄向了中国保险公司。总部设于上海的天安保险彼时对融资需求的迫切,正好给了东京海上一个入主良机。2005年底,东京海上以5亿元人民币获得天安保险24.9%的股份,成后者第一大股东。从记者所获得的信息来看,东京海上投入的这5亿元资金目前已全部到位。
一个是天安保险,一个是东京海上全资子公司,总部都在上海,又都是主攻财险业务,这就引发了一个“同业竞争、同室操戈”的问题。今年3月底,保监会对外颁布了《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送审稿)》,规定“已获准在中国保险市场上投资的境外金融机构不得投资参股同类保险公司”,主要考虑的是避免同业竞争。
在上述规定之下,在“分改子”和“参股天安保险”上,东京海上只能做出取舍,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据一位接近保监会的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监管部门已就此问题向东京海上“吹风”多次,就在最近一次与监管部门的谈话之后,东京海上口头承诺——将分阶段退出天安保险。
一位接近东京海上的知情人士分析称,“真正使东京海上下定决心退出天安保险的原因,是还未到手的"分改子"牌照。相比自己的业务发展来说,对天安保险的投资毕竟只能算是一项财务投资。”由于尚未拿到“分改子”牌照,东京海上目前在华自身的机构拓展,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股权退出第一步
事实上,对于逐渐退出天安保险的承诺,东京海上已经开始实施了第一步。一位接近天安保险的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天安保险新一轮的增资扩股计划刚刚得到了监管部门的同意,保监会官方网站不久之后便会公布此事。值得一提的是,在天安保险此轮增资计划中,身为第一大股东的东京海上“意外”放弃了同比例增资的机会,最大股东之位被其他股东取而代之。
“东京海上手上剩余的股份,可能会采取分批退出的策略。”前述接近东京海上的知情人士说。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利用这次增资扩股的机会,又有新的资本进入了天安保险的股东行列。“包括新股东在内,天安保险增资后的所有股东,都有机会接手东京海上所持的天安保险股权,至于哪方接手,关键还要看价格。”
对于东京海上退出天安保险这个问题,本报记者同时向天安保险、东京海上及保监会进行求证。天安保险方面表示,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向记者透露,而东京海上日本总部的回复也是不予置评。截至记者昨晚发稿前,保监会方面尚未就此做出答复。
值得注意的是,东京海上遇到的问题并非个别现象。业内人士预计,类似德国安联等计划参股中华联合保险的情况,也有可能面临“难产”。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在华已投资保险公司的境外金融机构中,有不少机构存在“投资多家”的情况,不排除这些机构下一步会采取选择性“收网”策略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