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投资者喜欢将基金的仓位变化当成是自己的投资风向标。
最近,坊间传闻,偏股型基金的仓位已降至70%左右。
这个传闻是否属实呢?如果减仓确实存在,对基金业绩表现会有那些影响呢?
上周基金继续减仓
在股指破天荒地创出 “十连阴”记录后,也许是两市估值紊乱的结果,上周市场继续承接成品油涨价造成的短期利好,上周二和周三出现一波小反弹,股票型基金净值略微下跌0.5%,而反应基金业绩的基准指数沪深300(2698.390,-93.43,-3.35%,吧)累计小幅上涨0.91%。
安信证券认为,近一周来,基金公司有较为明显的主动卖出操作,仓位相应明显下降。据安信证券测算,截至上周五,股票型基金整体仓位约为65.11%,混合型基金整体仓位约为58.79%。与6月19日相比,基金的整体仓位继续下降。
另外,整个6月份以来,基金降低仓位相当明显。综合多家研究机构的统计,截至6月6日,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5.49%;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1.29%;配置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60.44%。
基金分歧明显增大
一般而言,老基金的股票仓位较高,而刚刚开始建仓的新基金股票仓位相对较小。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的基金仓位较低,中小型规模的基金公司仓位保持较高。
安信证券表示,仓位高于80%的基金公司数量维持不变,但是出现了华富基金和建信基金两张新面孔。仓位低于60%的基金公司为18家,“6·10”大跌时仅为13家。
具体而言,仓位上升超过5%的基金公司有8家。其中巨田基金变动最大,增仓超过13个百分点;仓位下降超过5%的基金公司有13家,其中东吴、天治基金下降都超过10个百分点。
另从基金公司来看,仓位较高的基金公司包括中邮创业、嘉实、世纪、大保德信、广发、益民、华富、信达澳银、东方、天弘金鹰等;仓位较低的基金公司包括兴业、交银施罗德、华夏、博时、丹利华鑫、银华、银河、汇丰晋信、汇添富、申万巴黎等。
事实上,对于目前市场是否真正构筑了底部,基金仍存在着严重分歧,近两周增仓或减仓行为难有统一的步伐。
低仓位求生存
其实,二季度以来,低仓位运作已经成为众多基金的操作首选,由于市场行情一再下挫,保持较低的仓位水平,是基金对抗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最为有效的方式。
从上周以及上半年的基金业绩表现来看,仓位较轻的基金的表现普遍好于大市。以善于投资中小盘股票的“王牌”基金——华夏大盘精选为例,该基金仓位从去年底80.36%降到一季度的75.4%,上周末的仓位大约为61.84%。而业绩上,截至上周五,上周华夏大盘精选上半年总计跌幅为25.14%,排名前十。
据测算,中邮系基金仓位依然保持在90%以上,东方精选仓位也在85%以上。另外,指数型基金的仓位普遍在80%以上。
有业内人士指出,基金操作策略正在发生着转变,从先前的一味追高,到之后的保持高仓位结构调整,到现在的全面采取控制仓位的策略,强调仓位配置的重要性已经逐渐成为了基金操作策略的主流,这有助于基金规避暴跌行情。每经记者 巩万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