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李伏安11月18日表示,正在肆虐的美国次级债抵押贷款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资产证券化产生的风险放大效应导致的。
李伏安说,在过去五年,全球金融业增长已经大大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增速是后者的8倍到10倍左右。这是现代金融工具带来的全球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金融资产的快速膨胀。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以及全球投资者都面临新课题。因为金融创新给全球金融发展带来风险分散机制的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放大效应,其中一些投资银行向商业银行融资时,杠杆一般高达5倍至15倍。
李伏安表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以及对风险的管理、识别、交易和转移,是银行业永恒的话题。次贷危机再次表明,金融风险的管控,仍然是当前国际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共同面临的问题。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金融风险面貌、风险特征和风险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个商业机构、各国监管部门、中央银行以及全球监管组织,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方式、管理理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已经不再局限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以后的风险管理模式。
但是,李伏安指出,现在远没有到对所有的金融风险都有充分认识并有效管理的时候。从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风险来看,应该说对风险认识还不够。因此,在中国银行业取得抗风险能力有所提高的初步成果阶段,千万不要以为金融风险已经离得很远。
李伏安说,中国经济已经百分之六七十依赖于全球化,金融事实上应该跟经济参与全球化程度一致,但是现在远低于经济参与全球化程度。既不可能阻止国际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市场,也不能够阻止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国际市场,更不能阻止资金在流动性过剩情况下在全球互相投资。因此,要研究由金融市场引起的各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包括美国经济问题、亚洲金融市场问题等。
另外,李伏安表示,生态环境风险最终会影响社区发展,从而最终会形成金融行业新的风险。由于与金融行业自身发展息息相关,中国金融业必须加强对这方面的积极研究。金融行业应广泛参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制订与推动。现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如何在银行自身发展过程当中,实现金融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李伏安说,过去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主要是关心贷款能否安全收回,但是今天不能只看还款能力。除了评估项目本身的还款能力,更要评估企业总体环境、资源占用、资源效率等。银行在目前新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下,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更宏观的、更社会友好的风险管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