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经济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企业发展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嫦娥”成功升空 加国华人感自豪异常激动 -中领馆官员慰问美加州火灾区留学生 愿提供帮助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油价过去四年翻涨三倍 -全球科学家会诊发出警告:人类生存环境病危 -我国环境基础设施近10年利用外资达526亿元 -中国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 倡导"男女平等" -陈至立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我国中东部普降大雾 -《中国共产党章程》 秘书处负责人答问 历次制定及修正简况 -沪指反弹报收于5589点 受CPI影响蒸发过万亿 大盘短期震荡难免
购买保险防“忽悠” 五大细节需注意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2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现在,随着市民投保意识的增强,很多市民已经把保险当成了自己“意外”后的保障器。为得到保险保障、分红等好处,他们主动去到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银行购买保险。但据笔者了解,这些人虽是自愿主动去购买保险,可他们中的很多人却根本不完全了解各种保险的有关知识,虽然投了保,可过后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的。甚至有时会让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其实,市民购买保险要想真正“受益”,防止“忽悠”,五大细节是不能忽视的:

  了解保险功能很必要

  购买保险的目的,有的人是看中“保障”,而有的人则是看中分红。因此,市民在购买保险时,对任何一种购买的保险产品,都应详细了解其功能,看这款保险究竟是以保障为主,还是分红为主。通过了解,自己就会更好的认识该保险产品,想得到保障,就去购买保障型保险,想得到分红,就去购买分红型保险,只有了解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险功能,才能够在购买保险产品时真正满足自己的意愿。

  看清保障范围

  对于任何一个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前仔细阅读保险责任,了解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对保险人保险责任时间长和保障范围广的产品,都需要较长的交费期限或购买保险时就需要投入不少的钱。如果说自己没有足够、稳定的财力支付保费,而考虑不周,就很容易造成自己中途无法续交保费,从而导致自己出现中途必须退保的现象,这样一来,自己就不仅得不到有效的保险保障,而且自己还要受到钱财上的大量损失。因此,在购买保险前,保险购买人一定要详细了解保险责任看清保障范围,了解交费情况,杜绝超出预算购买长期交费保险。

  退保要趁早

  购买任何一种保险产品,投保人经常在买了以后出现后悔的情况。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有时投保人购买保险的原因就是轻信了保险营销员的鼓吹。如果买了保险后发现这种保险产品根本不适合自己,这就免不了有想退保的打算。因此说,对于购买保险者在购买保险前,必须考虑到退保这一点,而一般保险公司对保险都规定有犹豫期(收到并书面签收保险单起的10日内)。在犹豫期内退保,可以取回全部已缴纳保费,保险公司仅扣除少量工本费,所以说对于购买了保险就后悔者,保险犹豫期很重要。

  现金价值须看好

  就投保人而言,免不了在保险犹豫期后,由于家庭的变故等原因,迫使自己需要退保。但是,一旦退保,投保人就会损失钱财。因此,投保人在投保前应有一个退保损失的心理准备,如果损失小自己还能承受起,如果损失太大自己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一定要看清该种保险即使退保损失大还是小。

  保险公司一般都会有各种保险各年度的现金价值表和各年度所退保险金比例表供保险购买者参考,通过看这两种表,投保人可以看出退保的损失。对于损失比较大,而自己估计家庭会有意外变故的,最好不要购买这种保险。同时,也建议购买保险者即使出现意外一般不要轻易退保,在两年之内退保一般都非常不合算。

  分红险红利不可靠

  现在,好多保险公司在宣传和介绍自己的分红型保险产品时,对自己分红保险的预期收益一般都估的很高。对于这一点,投保人千万不可轻信。

  保险公司高估自己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只是为引起市民购买该保险的欲望和热情。实际上,保险公司的分红型产品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也没有固定的比率。分红水平与保险公司的经营水平和资本市场状况有关。保险公司只有在投资和经营管理中产生盈余时,才将部分盈余分配给投保人。如此一来,如果保险公司经营不善,那投保人哪里有“红”可分呢?因此,保险公司分红保险的预期收益都是他们的一种假想,根本不现实,一般都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收益。(薄志红)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嫦娥一号火箭残骸坠落在预定范围 落于村民房屋中梁 无人受伤
中国首位探月使者"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创航天史上7项第一

观察与思考
2008年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 2007中国禁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