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沪深两市市值突破24万亿元 证监会:八类行为被认定为市场操纵 -央行七调存款准备金率 年内或再加息 -周四沪综指盘中一度突破5400点 人民币汇率破7.55关口再创新高 -上证所:重大合同与对外投资须披露 5家中国公司将登陆纽交所 -尚福林:四项措施稳定资本市场 中国将恢复审批合资证券公司  -中国元素成达沃斯论坛热点 资本市场受瞩目 计划每年在华举行 -港股直通车仍在协调 未确定投资门槛30万 监管层担心投资风险 -国土资源部:耕地占补平衡考核要算"细账" 中低价住房用地将确保 -新学期高校学费调查: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猛涨 多数家庭感觉吃力 -全球生活质量排名:中国未入前20名 物价上涨压力影响居民生活
央行准备金率央票双管齐下 回购利率料"沸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0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央行昨日(6日)再次祭出准备金率和定向央票两大政策工具。分析人士表示,央行如此密集地出台流动性回笼政策,加上北京银行新股发行在即,回购利率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但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中期内对债市的影响不会很大。

昨日下午,市场人士透露,央行今日将发行约1500亿元的定向央票,期限3年,票面利率3.71%。与此同时,央行昨日晚间宣布,从2007年9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与大盘股发行“撞车”

市场人士透露,本期定向央票期限3年,发行量约为1500亿元。从发行的对象来看,四大行承接3/4以上的发行量。而票面利率为3.71%,较常规央票发行低10BP。

这是央行今年第5次发行定向央票。与前几次不同的是,本次定向央票的发行量较上几次增加了近50%;而且票面利率为3.71%,较正常发行的央票票面利率低10BP。定向央票的惩罚性和定向性功能再次显现。国海证券分析师杨永光表示,本次定向央票发行差不多相当于又上调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

而本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则是今年的第7次。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分析师张磊表示,准备金率的上调在此前的预期之中,但是时点的选择上则出乎意料。

接受记者采访的大多数分析师均表示,央行如此大力度回收流动性,与贷款增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很大的关系。记者从市场中打听的消息则称,8月份的货币信贷数据再次不乐观,据传新增贷款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而四大行均成为被“定向”的大户似乎也表明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依然很大。

而央行上述举措恰逢北京银行这样的大盘股发行。资料显示,北京银行下周将发行12亿股的新股。杨永光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回购利率可能会被拉得很高。而其他准备今日筹资以申购北京银行新股的机构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心。最近,7天期和14天期回购利率已经因为新股发行因素出现较大的涨幅。

分析人士还表示,有消息称建行会在9月份完成A股发行,本月的资金面回笼力度如此之大,加上准备金率缴款日为25日,估计本月回购利率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

  短“紧”或不改债市中期走向

央行本周二曾使用特别国债为质押进行正回购操作,因此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可能会降低定向央票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杨永光表示,央行再次使用特别国债是因为定向央票带有惩罚性质,而且利用特别国债进行操作的量不会有这么大。

分析人士表示,受央行此次双管齐下举措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而债市中期走势可能不会受到影响。杨永光也认为,央行双管齐下的举措对债市应该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力度如此之大是对应这个月较大的到期央票量。

不过有分析认为,8月份CPI涨幅可能会在6%左右,加上货币信贷增长也偏快,市场对加息抱有较强的预期,而央行此次发行定向央票无疑加重了该预期。央行此前4次发行定向央票后均伴随着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如果未来几天内,央行宣布加息的话,将改变市场对加息节奏的预期,债市将会受到不小的打击。(张曙东)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山东炸响拆除小火电"全国第一爆" 每年可减二氧化碳排放320万吨
即将探月的“嫦娥一号”卫星模型首次展出 将传回月球照片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第三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