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月4日),第七届“中国金融论坛”在广州举行。围绕本届论坛”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中国民营之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徐滇庆等国内外著名经济金融专家进行了精彩演讲,共同对中国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服务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广东省副省长宋海等在论坛上作了讲话。
尽快将理财产品推广到农村
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龚明华表示,随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挂牌开业,村镇银行等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问世,目前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已有18家,其中村镇银行9家,贷款公司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6家。目前,18家金融机构发放贷款1.4亿元,总体运行良好。
龚明华进一步表示,在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方面,还需尽快将保险、理财、租赁、银行卡等一些比较成熟的产品推广到农村地区。鼓励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布点ATM机,以及各种形式的涉农保险产品。
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副业
宋海表示,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不健全,农村建设不配套,资金总量多与金融渠道少,导致贷款难与难贷款并存。在这种形式下,要解决农村金融应该何处去,到底怎么走的问题,应大力推进从事小额信贷为主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新型机构。
鼓励和支持专业性保险公司及商业保险公司等金融组织在这个架构内经营农业保险业务,探索成立农村租赁公司,规范民间组织。条件成熟的时候,在不改变服务三农的前提下,对农信社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战略性重组。条件成熟的话甚至可以鼓励和允许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副业经营。
专家视点:
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
中国乡村若推小额信贷朋友之间忠诚度存疑
虽然他对中国农村小额贷款发放没有太深入研究,很难说这种模式在中国是否行得通。但中国农村非亲属之间存在的一定忠诚关系,这一点与孟加拉农村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中国甚至有一个村子共同出钱供一个女学生上北大的例子。”莫里斯教授因此认为小额信贷在中国有其发展的人际关系土壤。
但是,小额贷款风险高而且成本高,首先大银行都不愿意做这样的业务。其次,孟加拉小额信贷发放是依靠朋友之间的互相信任与担保,但在中国农村,虽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但是朋友之间的忠诚度却不见得同样高。这些都成为他考虑中国推行孟加拉式小额信贷是否能成功的反方论据。
中国“民营银行之父”徐滇庆
中国要建千家村镇银行才能应付农村融资问题
“中国必须建立一千至两千家村镇银行,如果没有那么多,就没办法应付广大农村的融资问题。”徐滇庆表示,新的农村银行、乡镇银行必须适应当地的经济特点,要创造适合当地经济的融资方法,但这样监管难度非常大。(孔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