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两年来,中国承受着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压力,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改革方式,有条不紊地推进汇率制度改革。专家们认为,中国汇率改革在总体上取得了成功。
汇改未影响经济增速
人民币汇率改革并未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繁荣期不断延长。人民币的外部角色并没有被弱化,而是越来越多地被周边地区所接纳。
专家认为,中国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对汇率敏感度非常低,一些行业竞争优势明显,整合能力加快,免疫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并未对经济产生明显的冲击。另一方面,政府渐进地推行改革措施,逐步测试企业的适应能力,再制定相关政策,减缓了对经济的冲击。
厦门大学金融系主任朱孟楠说:“汇改总体上看还是比较成功的,升值幅度是我国经济和外部环境都可以承受的。”他预计,人民币汇率在经过快速升值后,将会趋于平稳。
市场作用正在增强
到今年7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5636。这意味着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7.22%。
汇改两年,有些时间节点应该载入史册:2005年8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品种;2005年9月23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到上下3%;2006年1月4日起,央行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同时引入做市商制度,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2007年5月21日起,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从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宁冬莉用“弹性加大、政策引导、市场培育、独立性增强”来形容汇改两年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并认为:“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正在增强。”
朱孟楠认为,“随着交易结构的完善,交易主体的增加以及交易工具的丰富,波动幅度可以适当放宽。”
汇改带来全新课题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外汇管理部主任郑杨指出,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继续推进,如何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经济主体竞争力的提高,是企业、银行和管理部门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郑杨提出了应对措施:企业要不断增强汇率风险意识,积极采取措施管好汇率风险,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做好自身汇率风险的管理,克服汇率波动和客户本外币资产调整对业务经营的不利影响,切实加强外币资产负债管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比例;另一方面更要利用好汇改后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和经济主体汇率避险需求大幅提升的机遇,加快业务创新。外汇管理部门则应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企业和银行经营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但是专家们强调,经济增长从外需带动转向内需带动,才是汇改最终成功的关键。(王瑞 熊园 )
|